“模拟政协”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发声平台,更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公民,让他们从小在民主、协商的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他们关心社会生活、积极建言献策,是培养一代新人的有益探索。
今年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会场上,再次出现了10位“模拟上会”师生的身影。他们将观摩和参与政协会议全过程、各环节,做一次民主协商的“沉浸式体验”。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4年,摸索了不少经验,也锻炼了一批有志于此的青少年。如今,“模拟政协”已被引入本市300余所中小学和高校,有政协委员、专家、老师引导学生从关心身边事到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锻炼实践能力。因此,今年的政协开幕式讲话中还特别提到,支持青少年“模拟政协”制度化。
“模拟政协”活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参与者切身体验“有温度、可触摸”的民主协商。政治协商、民主决策这些概念人们耳熟能详,但是,政协怎样进行民主协商,委员如何参政议政,大多数成年人都是间接了解,不知其详,更没有切身体验。让青少年“模拟上会”,近距离观摩政协委员们的履职“内幕”,甚至看他们“论辩”,“课本里一行行文字变得直观起来”,变得“有温度、可触摸”了。参与者说,“政协开会绝不是大家念稿,委员们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激烈讨论。一群人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协商,不同界别的委员从不同专业角度分析,最终得出可行性的方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这样的切身体验,对于年轻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政治民主意识的树立,其效果是其他宣传、教育形式都不可及的。
其次,参与者通过亲身实践,调查研究完成“模拟提案”。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针对有关问题提交提案,请政府部门研究解决。“模拟政协”活动中,提案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有人质疑,学生的“模拟提案”质量不高,不过是个形式。但实践证明,“上会”的学生是认真的,正是在起草提案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调查研究,学会了征求民意。“提案必须以调研为抓手,才能有说服力。”这样的体会,坐在课堂里是学不来的。
第三,“上会”学生与政协委员的互动带来新气象。学生们的“模拟提案”质量如何,可用事实说话:此前两次市政协全会上,42件以学生“模拟提案”为素材形成的委员提案正式立案并交相关委办局办理;今年从数千份学生建议中精选形成的“模拟提案”,大多与社会现实关联紧密,吸引了部分委员主动“找上门”,和学生们讨论如何进行完善,以便形成正式建议或提案。这意味着,“模拟政协”活动不仅对青少年是有益的,而且对政协工作本身也是建设性的。学生们不仅有参与热情,有调研能力,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参政议政愿望。
“模拟政协”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发声平台,更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今天的学生是明天的公民,让他们从小在民主、协商的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他们关心社会生活、积极建言献策,是培养一代新人的有益探索,希望更多的有参政议政经验、有社会责任感,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人们关注青少年的现实与需求,形成育人合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