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劳动午报》整版报道的‘社区交警’内容。”昨天下午,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时,市人大代表、市交管局中心区交通支队副队长任素永拿着本报,向各位代表介绍北京市交管局在接诉即办方面的创新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任素永介绍,去年全年,北京市交管局承办“12345”热线派单46322件,派单办理实现两升一降,派单响应率保持100%,解决率从55.8%上升到85.1%,满意率59.7%上升到93.2%。
任素永介绍,针对“接诉即办”,北京市交管局创新形式,发展为“未诉先办”,成立了社区交通警务工作站。任素永拿着本报2019年12月30日的一篇报道向各位代表举例,稿件中报道了丰台交通支队方庄大队民警陈文军以“社区交警”的身份入驻社区,负责帮助解决东铁营街道蒲黄榆第一社区居民家门口的交通问题。
据了解,蒲黄榆社区为老旧小区,停车乱,车辆堵塞消防通道、小区内车辆经常剐擦,去年3月到7月,“12345”热线连续接到居民反映这个小区的问题投诉。为此,工作经验丰富的陈文军被选派到这里担任“社区交警”。当年8月,陈文军进驻社区,在街道和社区帮助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解决了51个车位,规划了单行线,车辆都按秩序停放和通行,居民满意度非常高,再没有接到居民关于乱停车的投诉。
如今全市39个社区成立社区交警警务站,任素永介绍,今后随着社区的实际需求,还会相应地调整数量。任素永建议全市各个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在解决群众诉求上加强创新。“例如,东城法院推出了‘和立方’机制,针对矛盾高发领域,选择就地解决纠纷的行政机关、街道社区、行业组织作为重点单位进驻社区。”任素永说,“把接诉即办转为未诉先办,将矛盾消化在最基层,提高群众满意率。”本报记者 周美玉 文 彭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