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李红霞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已连续20年从事农业生产与研究工作了,多年的科研探索和工作经验,让她熟悉并热爱着脚下这片土地,也更关心农业与农村。
2018年,北京市农林科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红霞成为内蒙古兴安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从此直接参与到了京蒙扶贫协作和精准帮扶工作当中来。“令人欣慰的是,在科技扶贫协作中,助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转化模式在内蒙古兴安盟已得到顺利发展。”李红霞说。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深入兴安盟地区扎赉特旗特旗、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等农业主产地,考察调研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秸秆炭化后的废弃物——木醋液严重积压、无法排放、无法后处理等难题,他们集中投入技术研发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家现场指导。科技特派员们从土壤检测入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利用生物炭基肥与木醋液系列农资投入品,创新水肥药一体化的种植模式,制定了玉米、水稻、甜菜等农作物全程种植技术方案,从农作物的种子消毒处理到生长期乃至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管理和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改变农户的种植习惯,调整了农资投入品的使用方案,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的长势、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改善了品质,还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成本,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用量,控制了化学投入品的面源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李红霞和她的团队从木醋液深加工设备改造升级,到优化深加工流水线、提高精制效率和质量;从筛选创制新型木醋液系列农资投入品包括氨基酸液体肥料等配方,到新配方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从木醋液系列投入品对土壤的改良、农作物诱导抗病性提高到农作物全生长期的水肥一体化增产提质方案;从产业协作到科技扶贫,均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而这种成绩背后,是特派员们两地奔波的辛苦与坚持。
李红霞介绍,她还在积极推进京蒙科技协作,把内蒙古的资源适时引进首都,支持京郊的现代农业发展。在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建起了有机大桃示范基地,就是京蒙科技协作的重要成果。 据介绍,平谷大桃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连续20多年的传统栽培管理正面临土壤板结的风险,大桃的产量和品质有不稳定的趋势。将木醋液系列农资产品引入京郊大桃产区,不仅改良了土壤,还为桃树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发展了桃园生态多样性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保护桃树的全生长期,有效提升了大桃的产量和品质。
平谷区西营村委党支部书记王忠介绍,“我们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科技特派员的力量,有了他们的成果,大桃产量比常规生产提升了20%,各个品种的大桃都能提高2个糖度。现如今,西营村的大桃每斤可以卖到10元以上,库存期长达1个月,远远高于市场价格和常规储存期。”对此,李红霞倍感骄傲,“造福京蒙两地农民,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