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松州:文成公主到过的地方
冬季来延庆山南沟村 泡私汤赏落雪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州:文成公主到过的地方

 

从九寨沟旅游归来,在地处四川省西北部的松潘县城暂作停留时,被一座高大、古朴的城池所吸引,城楼上“松州”二字格外醒目。原来这就是有“川西门户”之称的古城松州,是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经过的地方。

寻访古城 感受千年厚重的历史

走近松州古城,给人一种古朴、凝重的气息。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渊在此设松州,筑松州城。现存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朝先后在此设“松州卫”、“潘州卫”并“松潘卫”,“松潘”由此而得名。这里地处重要军事要塞,系边陲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是四川、甘肃、青海商贸集散地,故有“川西门户”之称。

环顾古城,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并不是四边形,而是五边形,犹如一座房子。西门至东门、西门至南门两段城墙沿山脊而筑,长度几乎相等,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远远望去,“两腰”将古城西门高高撑上云端,犹如屋脊,给人巍峨之感。其城有门七道,外城东曰“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有流云、奔马之类的浮雕。城门正面施马面,有贴壁石门楣,柱础雕莲花。石门洞口精美的浮雕“双鹤图”与城内的“双鹿图”合称为“鹤鹿同春”,代表吉祥如意。整座城池建筑,布局精美,规模宏大。

古城内有一条民俗商业街,店铺林立,地方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此观光和购物,一派祥和氛围。

民族风格建筑

充满川西异域风韵

漫步在松潘县城,沿街的民居建筑以回汉藏羌风格为主,色彩艳丽,注重细节的装饰,充满了异域风情。

仔细观察其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墙、木墙、编夹壁墙等,而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用青厂条子作梁和门杠的。与周边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呈现出一种相互的质感美、自然美。

走进一个开放的院落,只见里面宽敞、整洁。其主要建筑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呈对称状,布局严谨,院内或屋后有通风天井,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这里的民居多以冷色调为主,瓦为青色、墙为粉色(或灰砖色),梁柱为茶褐色、门窗多为棕色,显得自然而和谐,美观而朴实。

汉藏和亲

文成公主到过的地方

松州古城楼前有一尊巨大的雕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相拥在一起,眺望远方。这尊雕像反映了历史上汉藏和亲修睦的佳话。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今西藏)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唐都长安(今西安市)求婚。使者路过松州时,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征战,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史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示好,太宗晓以大义,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公主入蕃途中,辗转来到松潘草地,凝视昔日战场,感慨万千,乎曰“兴师相戕罪也,余将和睦唐蕃!”

松赞干布为表示汉藏“和同为一家”,亲率军队千里迢迢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并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随后又在拉萨的红山之上为文成公主修建了一座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布达拉宫。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数十年间,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汉藏两族关系更加亲密。而今在松潘县还流传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

茶马古道

西北商贸繁盛之地

据古城前的宣传牌介绍,松州曾为茶马古道途经之地,商贸繁盛达千余年。

为了追忆当年茶马古道的盛景,我在古城内与几位当地人攀谈。一位年已近六旬的老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介绍道,早年间有一条从都江堰出发,通往松潘和茂县的茶马古道,有700多里长,叫“松茂古道”。每天有许多牛队、马帮和挑夫来到这里,有的在这里交易,有的暂作停留后继续前行。当时中原王朝利用茶叶和西北民族地区,特别是藏族地区交换马匹,这种特殊的贸易形式就是“茶马互市”。到了明朝,“茶马互市”达到了空前兴盛,松潘城内曾有“填不满,搬不空”之说。这里因商贾云集,成了川、甘、青三省边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茶马互市”作为一种官方交易制度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其历时千余年。

登上一处高坡,放眼望去,古城前车水马龙,以旅游大巴车居多,遥想当年,马蹄嘚嘚、铃声叮当,那些赶着牛马的客商以及来来往往的背夫、挑夫,成为岷江河谷一道靓丽的风景,也繁华了古道上的这座古城。

□户力平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