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匠心守护八达岭索道“生命线”
张石永:扶贫先扶志 带领村民走出幸福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石永:扶贫先扶志 带领村民走出幸福路

张石永(左)到村民家了解情况
 

“2018年,一共挣了21000元,作为一个家庭妇女,在不耽误家务的前提下能挣这么多钱,这是生平第一次。”拿到增收分红的崔大姐激动地说。

在延庆区珍珠泉乡庙梁村,像崔大姐这样通过精准帮扶增收的村民有很多。他们充满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源于北京农商银行于2018年5月启动的“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工作的落实。作为被选派到庙梁村任“第一书记”的张石永,可以说功不可没。

庙梁村是一个典型的深山村,是北京市“脱低”任务较为艰巨的低收入村之一。张石永到任启动帮扶工作时,全村307户、617个村民,其中80%以上是老人家庭,没有劳动能力,是脱低帮扶工作的重点、难点。

“既然我来当这第一书记,就要把自己当这个村子里的人。”张石永说。在庙梁村,时常可以看到张石永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他看到的越多,就越明白:庙梁村长期贫困,是因为缺乏长效致富的产业,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理念,当然也缺钱,需要把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扶贫先扶志”,张石永把党组织建设作为综合帮扶工作的切入点与出发点。说干就干,他将村部进一步规范建设,不仅为村党支部设置宣传栏、宣传墙,还要求天天有村干部巡查,岗岗有党员站岗。同时,他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走出去,参观学习,使其摆脱等、靠、要思想。逐渐,庙梁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转变为坚强有力,干部作风由自由懒散转变为积极配合协调,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张石永上任之初,第一件事就是逐户走访调查,深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计划。“开始村民不理解,认为我是走形式,不跟你说心里话,但人心换人心,时间久了,交心了,有用的信息就一点一点收集到了。”张石永说。最终,他找出了导致庙梁村低收入户较多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因残致贫21户,占全部低收入户的14.00%;二是因病致贫85户,占全部低收入户的56.67%;三是因无劳动能力致贫44户,占全部低收入户的29.33%。

贫困就像一场疾病,看准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张石永为每一户都开出了符合家庭情况的“方子”,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步骤。初步确定脱低的主要方向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有劳动能力的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无劳动能力的人,通过集体分红等逐步摆脱贫困。

明确了工作思路,张石永在扶贫路上马不停蹄的忙起来。他帮助百余名村民加入“村村牛”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当地低收入农户、残疾人、老年人就业;为杏仁油、大蒜、苤蓝等农产品找销路,并将增值收益作为反哺庙梁村低收入农户的“帮扶资金”,从而实现了产业帮扶与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联动,打通了“老弱病残”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为庙梁村低收入农户筑起了“增收保障线”。而这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努力终有回报,在张石永的带领下,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底,庙梁村的低收入群体脱低率超过80%。

“两年的时间能够为扶贫工作做出的贡献是有限的,但是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更深入的认识了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况和发展形势,了解了村级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方式,坚定了今后的支农工作的信心。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张石永如今在延庆支行负责支持“三农”发展方面的业务,回忆他的“第一书记”时光,依然深感振奋。

□本报记者 石海芹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