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市地矿局101队曾经从事北京地区的铁矿勘探工作。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矿产勘探业务逐年萎缩。为此,101队适应市场需求,经历了多次转型。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三十年的贾长城见证了101队的数次转型,他自己也为这支队伍的转型发展贡献了青春和智慧。
贾长城是学地质勘探机械出身,1990年,20岁的贾长城中专毕业之后来到位于密云区的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01队工作。贾长城一边回忆那段激情燃烧地岁月,一边感慨地说:“我被派到101队,那个工作的艰苦程度,超过我的想象。”勘探队员通过给岩层打孔,掏出岩芯。工程师就能根据勘探出的岩芯,研究探测出矿的储量、分布、地下水的情况,制作出矿产的储量报告。101队的工作是移动的,住过民房、帐篷,长期在人迹罕至的山里工作。尤其是冬天,山里温度低。101队发放的工作服是一套厚实的棉服。棉裤能提到胸口,好几斤重,棉服也好似一床棉被。然而,即使这样一身装备都套身上,凛冽的山风也能把人吹得“透心儿凉”。
贾长城在101队里管理发动机组,和同事们三班倒。1996年以前,他的工作一直围绕着地质101队的机械,不惜力、不怕苦。
随着时代的改变,北京城市功能越来越突出,矿产勘探、开采业务逐年萎缩。“我们能干什么呢?我们这些人得生存。”贾长城说,101队发现自己的特长能在基础建设中也能发挥作用。“比如,建设一座大桥,桥桩要打到地下岩层;建设一栋大楼,也要打结实的地基。我们有设备、有技术,还能勘测出土质,能够把这件事儿干好。”于是,贾长城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建筑类方面的专业书籍,仅用两年的时间便拿下了一级建造师证书。101队先后承接了通州某制药厂废液井工程、王府井地区某大厦地基工程、某机关的办公大楼地基工程、灯市口小学改造工程……在这些工程中,101队克服了工艺上的难题。比如,在通州废液井工程中,井深要求100米、直径两米,垂直度要求极高。因为井中要放置优化污水的设施,垂直度不够的话,设施放不进去。101队专门定制了设备,研究出了工艺,顺利完成了这一难度极大的工程。比如,王府井某大厦建设中,因为这是“寸土寸金”之地,挖出来的坑紧贴着其他建筑,没有施工场地。101队用了“逆作法”施工,一边挖,一边贴补泥浆,以保护现有建筑……这些工程中,都有贾长城的身影。经过数年拼搏,101队从传统的矿产勘探部门与市场接上了轨,在岩土工程领域打开了局面。
在此期间,101队也没有放弃自身擅长的业务。2009年,贾长城参与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孔的施工,这期间工作环境恶劣,有时1个月,只有4天见了太阳。贾长城说:“被子和衣服长期是潮湿的,睡的时候把电褥子关上,平时要插着电烤被子。”那年的7月17日,雨一直下到了后半夜,大家听到轰隆隆的山响,起床一看泥石流已经下来了,泥水石头把整个钻井平台都给填埋了。“门外一块大石头裹在泥水中,在我们住的简易楼房前顺着墙根儿冲了下去,真悬呀!差一点就回不了北京。”2013年“7.21”特大暴雨过后,贾长城又带着团队投入到密云地区的应急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一干就是三年。
2015年,101队再次面临转型——岩土工程市场需求减弱,101队要开展新的业务。贾长城又转而投入到生态地质测试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中。“生态地质测试中心实验室的地址以前就是个车库,连暖气都没通。”贾长城带着团队从完善基础设施、购买设备、培养检测人员、聘请专业老师指导开始起步,经过三年时间,团队掌握了700多个指标的检测方法。经过7次资质认定评审,测试中心完成了土壤、水质无机、有机90%以上市场常规测试项目的认证工作,拥有水土CMA资质近千余项。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每次转型,我都像爬过大山,啃的都是硬骨头,什么都得从头学。不过,我觉得奋斗这些年,团队也不断适应市场,我们一直站在建设的前沿,30年的奋斗可以说不枉青春。”贾长城说。
□本报记者 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