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冬奥选址 他是先行者
“寻找地热护卫蓝天是我一生的追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地热护卫蓝天是我一生的追求”

雷晓东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副总工程师、物探研究室主任
 

2008年7月,雷晓东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毕业,进入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工作。刚一报到,他就接到了任务,前往内蒙古大草原,参加刚启动的《内蒙古东乌旗海勒斯台陶勒盖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普查》项目,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寻找隐伏矿产资源。

那段时间雷晓东从未有一日懈怠过,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起床,带上干粮,出野外采集物探数据,往往要忙到天黑后才能回驻地,晚上他还主动承担起数据处理任务。这样一干就是三个多月,雷晓东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让他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从一个物探新人迅速成长为项目组的技术骨干。

2009到2010年,北京市地勘局引进了两套价值昂贵的进口勘探设备GDP-32Ⅱ型多功能电法工作站,主要用于地热资源勘探。当时大家谁都没有接触过这套设备,雷晓东站了出来,带领其他技术人员,认真研究使用方法,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为后期的勘探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1年,在实施《北京城市地质土壤调查与评价》项目时,为了取得真实合格的样品,雷晓东和同事深入人迹罕至的密云、平谷和门头沟部分深山中取样,至今手上还留有当时工作时的伤疤,“幸亏只是受了点轻伤。最可怕的是迷路,有些地方GPS会发生信号漂移,下山的时候可能找不到方向,那样就很危险了。幸运的是,我们摸索着走了一段,又找到路了。”这些在野外遇到的危险,雷晓东很少讲,怕家人知道了担心。

天道酬勤,2014年,雷晓东考入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他顺利取得地球物理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2016年,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开展了涉热业务整合重组,成立了物探研究室,年轻的雷晓东挑起大梁,全面主持业务工作。

雷晓东告诉记者:“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从地表往下正常增温梯度是每1000米增加25~30摄氏度,我们熟知的温泉就是以水为介质把地球热量带到地表,现在也可以用钻探手段将地下几千米的热水引上地表,因此浅层地温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是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清洁能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奥运村就使用了可再生地热能源,当时被认为是绿色奥运的重要部分。而目前京津冀地区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已占到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总面积的20%,是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延庆地区具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资源,目前地热水出水温度最高可达65摄氏度,能达到供暖要求,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延庆这一区域的地热资源调查,找到最优质的开采区,不仅是为2022年的冬奥会,也可为整个北京提供清洁能源,为首都的蓝天再贡献一份力量。” 雷晓东在2017年延庆地热勘查时感慨地说。

进行地热资源勘测时,多功能电法工作站往往只留下一个人看守仪器、监测数据,其他的组员则四散开去,开始各种测量。野外寒风刺骨,裹着军大衣还直哆嗦,“留守的组员不能离开,要挨冻,唯一好处是离车近,能喝上热水,在外面跑线的就只能啃几口干粮对付一下了。干地质工作吃这样的苦是经常的,大家都已习惯了,就想着尽快把工作做完做好。”雷晓东告诉记者。多年来,雷晓东参与完成遍布京津冀几十个地热勘查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给许多业主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寻找地热是我一生的追求,再辛苦都是应该的!”参加工作以来,雷晓东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项目负责、科室负责人,一步一个脚印,多次获得北京市地勘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获中国技能大赛北京赛区物探大赛第二名,完成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现为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他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成为对国家、对单位有用的栋梁之才。他用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践行着他对地热资源勘查事业的热爱。

□本报记者 余翠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