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南京一汤圆店 将顾客吃剩汤圆回锅出售
推广“掌上生活” 勿忘老年用户
残疾小伙捡6700元 归还失主
女孩应聘因“河南人”被拒 涉事企业被判赔偿致歉
教师入职 找35名领导签字
一男子重病去世 同学“众筹”替他为父尽孝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广“掌上生活” 勿忘老年用户

 

“现在医院、公园、博物馆好多地方都得网上预约。我们这些老家伙,玩儿不转。”这是我的父亲在旅游时,打电话过来跟我发的牢骚,他在当地历史博物馆门口吃了闭门羹,博物馆说,65岁老年人不要票,但是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才能接待。老父亲偏偏不会用手机预约。老父亲今年72岁了,退休前是机关干部,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曾经他也是单位的骨干,是个十分活跃的社会精英。可是,面对日益变化的世界,父亲觉得现在越来越难和这个“人机对话”的时代接轨。与父亲有一样困惑和无助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

比如,父亲这一代老人偶尔打个车,还是习惯站在路边招手。但是出租车已经不怎么停下了,因为网上已经有了接单;老人清闲,说不定哪天早上就想去个博物馆,或者免费的公园,然而到了门口,售票处都已经取消,需要提前一天网上预约或扫码购票;甚至去银行存钱,都有银行的APP通过网络途径来出售理财产品,等银行开门营业,抢手的理财项目早就售空,年纪大的人只能选择更保守的理财方式……

互联网时代来得太快,二十年间,网络已经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老年人善于学习,也许已经灵活掌握网约技能。然而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于扑面而来的各种APP、网上交易和预约猝不及防。他们更适应无网时代,走进柜台,就有服务员解决一切难题。然而,时代正在快跑,已经难以回到过去,谁会在乎在行进中被撞翻的人呢?

一方面时代因互联网迅速改变,已经不愿意停下脚步。另一方面让60、70岁,一直用手写输入法的老人学会在网页上找到半个指甲盖大的网上注册按钮,填写复杂的个人信息,设置数字和英文字母混搭的密码,通过各种形式的验证……实在有点难为人。这更不要说,拿着老人机是不是能够下载各种APP,刚从存折转型到银行卡时代的老年人有没有进行网上支付的能力。甚至在医院挂号、就医时,不会用网上挂号系统、不会网络支付的老年人也往往需要子女的帮助,才能完成就医的程序。

笔者认为,诚然,博物馆、公园实行网络预约,医院搭建挂号平台既方便了管理方进行参观人数、就诊人数的统计和分类,又缩减了售票等人力成本的支出,还解决了大门口排队、号贩子抢号等秩序问题,确实值得推广。但是,我们善用互联网手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老人的情况,为这些难以适应网络生活的老年人留一扇门。

这真的很难做吗?我觉得,老人的要求不高。比如,网络预约之外,开设电话预约平台,设立专门的人工座席协助老人进行提前预约;比如,在医院、银行、电力等服务窗口保留一些传统渠道,不能让数字屏幕成为提供服务的唯一途径;比如,各级政府出面搭建老年人服务平台,设置专人提供当面服务,不要啥事儿都指望百姓能用个APP就能获得信息填写表格……

人都有年纪大的时候,试想一下,数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也许将面对更魔幻的技术变革。说不定,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也面临崩盘。各种适老体系的搭建,都不仅仅服务这一代老人,更是我们将来生活的希望。

□李婧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