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有一种温暖叫“救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种温暖叫“救助”
——直击什刹海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救助服务
节假日期间,志愿者为受助对象开文化专场。
搭建才艺舞台,让受助孩子展示才能。
志愿者走进病房探望、陪护住院独身老人。
青年志愿者陪伴智障、自闭症、孤残儿童做游戏。
逢年过节,小志愿者入户为空巢老人送祝福。
胡同里的热心大爷是救助所的志愿者,他每个月都会为脑瘫孤儿理发。
曾经被救助的老人,现在主动参与社区的文艺义演了。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有一个帮助困难群众的救助服务所,救助所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救助困难群众的…… 11月18日,劳动午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他们救助困难群众的身影。

什刹海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在2018年7月12日挂牌,是一家由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主办、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接运营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内容主要从教育、健康、心理、能力等方面缓解困难群众的困难。

18日一早,记者来到什刹海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刚一进门,一位叫蒋艺婷的小姑娘说:“今天刚好我们要去社区进行服务,我们一起去吧!”

刚走到胡同口,就看到小张(化名)坐着残疾人自行车迎面过来跟小蒋打招呼。“小张今年21岁,是一个身患脑瘫、智残、肢残的成年残疾孤儿,我们救助所长期帮助他,是老朋友了。”蒋艺婷说。

“你头发长的真快,刚理过一个月,就又长这么长了。”小张憨憨地笑了笑。来为小张义务理发的何先生(化名)原来是低保户,他患有慢阻肺、糖尿病等疾病,过去也是救助所的服务对象。

蒋艺婷告诉记者,小张自幼在福利院长大,他的脑部和腿部做过多次手术,经过评估为重度失能。救助所社工经过前期入户探访,了解了小张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后,社工通过社会资源链接,让他参与青少年服务活动,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每次参加完志愿者活动,他都要发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目前,街道住房保障办公室、社区民政科帮他完成了保障性住房、市场租补贴申请材料的填写,并顺利递交,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随后,记者又跟随蒋艺婷来到佟大爷(化名)家。刚一见面,老人就拉着蒋艺婷的手说:“姑娘,大冷天的,真不好意思麻烦你。我想着过几天要给胡同里的老邻居表演快板,我心里没底,所以想让你过来听听,看我新练的快板段子行不行?”小蒋鼓励他说:“您绝对没问题,您那些老伙计们肯定爱听。佟大爷,这块地儿有阳光,能暖和一点,您就在这给我表演一段吧。”于是佟大爷从衣兜里掏出快板,抖擞了一下精神展臂甩板。小蒋像女儿一样,认真地欣赏着他的胡同快板彩排。佟大爷一辈子独身,年近七旬,疾病、凄苦、孤寂,让他关闭了自己的心灵之门。救助所的社工们通过多次与他接触,聆听他的人生故事,让他的心情日渐好了起来。

在采访回来的路上,蒋艺婷告诉记者:“几年来被他们救助的很多居民也加入到救助的队伍中来。像佟大爷现在已经主动要求参与社区帮扶志愿活动。还有为小张义务理发的何先生他的女儿也曾经以困难青少年的身份,加入到‘青春助跑,学习伙伴’项目,接受为期一年的学业辅导、成长陪伴等服务,如今已经考上大学。何先生也是个志愿者,他与社区一位高龄独居老人结成对子,定期上门探望老人、跟老人聊天、为老人理发。”

□本报记者 陈艺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