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每有大仗 必先争光
臧玉娟:“希望母亲为我的坚守而骄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有大仗 必先争光
——记北京市劳模、燕山石化化学品部主任王运仓
 

每一次生产波动,他会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每一次急难险重,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每一年的除夕,他都是在厂里度过的。从1988年进厂,30年,装置车间几多峰回路转,他一直在这里,用心守护着装置的日月轮转。他就是北京市劳动模范、燕山石化化学品部主任王运仓。

不论干什么都要干好

1988年夏,刚刚走出北京化工学校的王运仓,带着对石化工业的渴慕,走进当时正在试车的原燕山化工三厂的间甲酚装置。跟着班组师傅,他用心学习装置的方方面面。两年的时间,王运仓把各个岗位的工艺理论、操作要领学了个遍,熟练掌握烃化、异构、吸附分离三个生产单元的生产技术。“那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出身农村,学历也不是很高,总觉得不论干什么都要干好。”王运仓诚恳地说。

由于踏实勤勉,王运仓两年后成为工艺技术组的技术员,负责异构和吸附分离两个单元。框架上、扶梯下、管线侧、设备旁……每一处都留下了王运仓的足迹。“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一边摸索一边开车。间甲酚工艺复杂,而且流程长,从实验室直接放大,反应的、分离的、腐蚀的……各种情况层出不穷。”王运仓说,异构单元的优化最为繁琐,因为采用的是三氯化铝催化剂,腐蚀非常严重,且副产物多,堵泵、堵管线、堵设备,中和之后的水也特别难处理。“反应常常被迫中断,然后加班加点处理堵的地方、处理中和后的废水。那时总是不停地拆泵,有时一个泵要拆一个晚上。”清理换热器更是费力,要裹着雨衣,把管线拆开,一段一段反复冲洗,催化剂反应后的味道着实刺鼻,可王运仓从来都是冲在第一个。

此外,装卸催化剂、吸附剂,拆装塔盘、通道板,附件维护……“可以说,那时没有他不进的设备,没有他不干的活。”比王运仓提前一年入厂的王荣好回忆往事,心生敬佩。

任务越艰巨越是要第一个冲上去

不久,二苯酚装置迎来转产改造后的一大重要转折点——装置首次被列入公司达标、二级重点生产装置,实施苯酚丙酮生产扩能改造,扩能至8万吨;同时,由于苯酚丙酮作为当时的盈利大户,公司利润目标也由年初的几百万元跃升至下半年的上亿元,生产任务同样艰巨。如何确保在扩能改造顺利完成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的基础上,进而完成公司规划的生产任务,成为王运仓不得不直面的压力。

由于当年与之合作的设计院采用的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工艺,设计院自身也没有完全吃透这一工艺,实施在装置上,很多设计意图难以实现。因此,只能是一边摸索一边建设。每天,王运仓早早便来到现场,与设计院对接方案、沟通细节、讨论变更;而后对接施工内容、布置现场工作,并与工段长、技术员分别负责不同的施工班组,紧盯现场施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人员沟通,严格确保施工质量;晚上12点收工之后,他与工段长、技术员则要对施工进度进行再次确认,用红线在图纸上标注清楚,同时对当天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以便第二日与设计人员沟通、与施工人员交流。

从4.5万吨扩能到8万吨,建设期间庞大的施工量,严重挑战着王运仓的身体极限——所有动静设备的安装、调整,小至一个阀门,大到近60米高的精馏塔,王运仓均到场检查确认每一个外部设施、每一处内部构件。过度的劳累使他几次在现场出现呕吐,可他眉头不皱一下便又投入下一项工作。

而开工过程中,每一处设计方案所遭遇的瓶颈,更是挑战着王运仓的精神耐力。“当时有一个盐含量的控制,我们怎么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设计要求。”王运仓坦言,为了优化脱盐过程的操作,他和当时的技术科科长赶早班飞机,到上海高桥石化苯酚丙酮装置学习,了解装置指标的控制,当晚即飞回。回到装置,王运仓坚定地表示,“不能死按设计来”,根据实际情况,王运仓对分解液的PH值、精制单元进料预热温度等指标均制定了详细的优化方案,脱盐效果逐渐达到工艺要求。

“当时条件特别艰苦,很多操作还都是手动操作。”精益求精地优化、不厌其烦地调整,王运仓带领三个开车组,实行三班倒,内操人员连续盯在仪表盘前,外操人员的休息室则直接设在现场,随时解决各种问题……由于王运仓和工友们的不懈努力,仅用9天的时间,装置实现扩能改造后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优级产品。

以身许厂写下坚毅誓言

身体力行为车间制定“安全罩”由于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很快,王运仓被任命为二苯酚车间主任。面对一纸薄薄的任命书,王运仓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为任一方,不再只是单纯地负责技术管理与工艺优化,而是需要对整个车间的安全生产、人员管理负责。

借着公司争创“五星级车间”的东风,王运仓对车间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从严管理、从严考核。巡检漏检的、夜班打盹的、更衣室抽烟的、提前出去吃饭的……对于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王运仓一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在制度上必须敢管,绝不能做老好人。我那时总说恶人我来做!”

为了解决个别班组长对迟到早退把关不严的问题,王运仓率先在车间安装了考勤机。为了解决夜班漏检问题,二苯酚车间更是率先装上了电子巡检管理系统。起初,有的员工故意对着自动巡检系统按钮乱按一气,王运仓悄悄让人为按钮装上了不锈钢保护罩,并在交接班记录上增加了现场按钮的完好程度一项。两个月的试用期过去,结果显示,每个班差不多都发现有30至40个漏检点,如此更增加了王运仓使用智能系统的决心,并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措施。

一次,公司炼油化工大检修期间,异丙苯罐浮盘处理不彻底,动火时发生火情。紧盯现场施工的刘文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指挥接水袋,控制火情。最终,火扑灭了,但施工单位的人员没有人再愿意进去处理。王运仓坚定地说:“咱们进!”经过风险分析,他安排专人携带检测仪器加强监测,制定应急措施,做好各项防护。他携带防爆工具,第一个下到罐里。在残余的烟雾中,他一点一点清理着罐内剩余的物料。在他的带领下,刘文等一众管理人员纷纷轮流进入罐内,越来越多的班组员工也穿戴整齐,主动加入到清理储罐的行列。3000立方米的大罐,王运仓和车间干部员工肩并肩干了将近两天,将储罐内部的浮盘拆除干净交给了施工单位。

通过王运仓身体力行的引导,车间的工作风气和安全意识渐渐得到好转。管理的提升,也促进了生产的稳定。二苯酚车间也因此一举跻身公司“五星级车间”的行列。王运仓荣获了“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后来,燕山石化公司成立基础化学品厂,王运仓担任厂长、党委书记。去年,基础化学品厂更名化学品部,王运仓的称呼从“厂长”换作“主任”,可责任依旧、情义依旧。 “如果没有坎坷,便不会成就对事业的执着;如果没有磨砺,便不会锻造对企业的忠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对燕山石化这片土地是真的有割舍不掉的感情,我愿以身许厂,跟工厂相伴一辈子。”王运仓感慨道。

□本报记者 闫长禄 通讯员 赵书萱 李雪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