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梧桐:品秋赏秋最忆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1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梧桐:品秋赏秋最忆君

 

秋天,是观赏梧桐树最好的季节。树上 “梧桐叶上秋萧瑟”;树下 “满地梧桐影”。一场秋风起,“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一片秋月夜,“月转梧桐有影,天高河汉无声”;一阵秋雨落,既可以有“卧闻疏响梧桐雨”的豪情,又会生出“梧桐更兼细雨”的婉约。没有这些古意,一样能欣赏梧桐。择个秋日的午后,坐在梧桐树下,拨着六弦琴,唱出:“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这就是梧桐的美,秋天的美。

诗词中的梧桐

梧桐,我们熟悉它,不是在园林绿地里,而更多的是在诗词中。

李后主一阙《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把梧桐与寂冷、清秋锁定在了一起。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把梧桐与秋雨和伤心至极的愁苦捆在了一起。

在文人的笔墨下,入秋后飘落的梧桐树叶,和光秃秃孑然一身的梧桐树,带着悲秋的气质,再配上秋雨绵绵,就是愁上加愁了。

好好的一株梧桐树,笔直的树干,青翠入云;团扇大的叶片,密密层层,织起了一片绿幛。却如何和悲秋结缘了呢?这还是源自它对降温敏感的特性。

《千字文》中有:“枇杷晚翠,梧桐早凋”的句子,是说枇杷到了深秋还是苍翠欲滴,而梧桐刚刚交秋就早早凋谢了。清朝陈淏子的《花镜》中写到梧桐:“此木能知岁月,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

“一叶知秋”

在古人的眼里,梧桐是有灵性的草木。它能通明神谕,呼应时间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在立秋日的第一时间,它会落下第一片叶子。随后,人间草木纷纷效仿,开始枯枝、谢花、落叶。由此,人们称梧桐为树王。白帝城西碑林有一块著名的凤凰碑,碑石上一对祥和、优雅的凤凰栖息在高大茂盛的梧桐树下,身畔是一丛盛开的牡丹花。此碑又叫“三王碑”,梧桐与百鸟之王凤凰、花中之王牡丹并列,可见树王之名不虚。

介绍南宋临安城旧时风貌的著作《梦梁录》里记载,宋代临安皇宫里就种植梧桐树,到了每年立秋的时候,太史官站在宫殿门口喊一句“秋来”,梧桐叶应声而落,秋天就算是到了。这“立秋”的仪式感真是做足了。

古人对梧桐的观察,真可谓明察秋毫。不过这立秋日“一叶知秋”的景象,在今天的北京却看不到了。在北京,八月初立秋时节的梧桐树,别说喊话了,恐怕晃晃树干也不见得能落几片树叶下来。不过这并不是古人记载有误,或是信口雌黄,而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和小冰期的干扰。

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6个小冰期,在气候、物产、政治上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第一个小冰期大约在西周到东周时期;第二个小冰期起自西汉,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文帝时期;第三个小冰期自北宋初期至南宋;最后是著名的明清小冰期,从朱元璋一直到光绪皇帝,在这长达500余年中,间断出现3个小冰期。而记载立秋梧叶应声而落的《梦梁录》和写《花镜》的陈淏子,刚好都是在小冰期里的。

据记载,进入小冰期,气候急剧转寒,江淮一带漫天冰雪。长安、洛阳一带在唐朝可以种植的柑橘,全部冻死。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和太湖皆曾经完全结冰,车马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通行。我们今天的江淮地区,漫天冰雪的奇景已不复重现,而长江、淮河也不会再有冰封。

所以说,在宋代、清代,立秋时节的气温要比今天低很多。梧桐这种对降温敏感的树,在立秋当天开始落叶也是很正常的。而在温暖的今天,自然就难以看到这“一叶知秋”的景象了。

梧桐与中国文化

上下五千年,气候变迁,朝代更迭,只有文化一脉相传,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的原生树种,梧桐对中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梧桐和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符号,以至于当梧桐传至海外,它的英文名字都是Phoenix Tree(凤凰树)。传说梧桐能引来凤凰,凤凰择木而栖,非梧桐不落。《诗经·大雅》中就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诗句。这首诗是歌颂周王礼贤求士的作品,因而后人就用栽种梧桐招徕凤凰,比作招贤引士。其实梧桐招引凤凰,也不是空穴来风。梧桐的种子油量大概有40%,既可以榨油,也可以直接炒着吃,味道类似豌豆。所以吸引鸟类来筑巢也是常理,这才有了“桐乳致巢”的说法。

梧桐树干青翠挺拔,根深叶茂,被视为品性高洁的树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他们的坟墓上就栽种了梧桐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由此,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梧桐常与芭蕉组合,营造赏秋的意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红楼梦》大观园里的秋爽斋了。这是探春居所,元妃省亲时提了“桐剪秋风”的牌匾,探春起诗社时,因最爱院里的芭蕉,取名“蕉下客”,还被黛玉拿着“蕉叶覆鹿”的典故取笑。贾母随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说秋爽斋“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可见,秋爽斋中是以梧桐、芭蕉点题点景的。也有红学家以此做题,说“檐下梧桐细,天上凤翅软”都是暗合探春的判词:“才自清明气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和探春远嫁的命运。

梧桐树的叶片宽大,枝叶浓密,无论栽种于院落还是作为行道树,都有很好的遮阴效果。梧桐树叶对于空气中的颗粒物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此外,梧桐树也是秋色叶大军中的一员。所以,北京城里还真是栽植了不少的梧桐树。据2010年第七次绿地普查数据,北京城市园林绿地实有梧桐树78000多株,其中朝阳区最多,有32011株。这是不是也暗含着“栽得梧桐树,引得丹凤朝阳来”的美好意愿。

主讲人介绍:

付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主任科员,从事北京花卉行业管理工作,2018年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在书香园林公众号开设“付丽赏花”专栏,发表《穿越时空,说说30年前的市花市树评选》《寻找〈诗经〉中的植物》《菊花是元大都最美的秋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习近平的梅花情结》《老北京的茉莉花儿茶》等花卉文化文章40余篇。

□主讲人:付丽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