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家看望父母,他们明显的老了许多,特别是父亲,腰更弯了。父亲还有一点明显的变化,就是话多了,特别多。
在我记忆里,父亲是沉默寡言的人,往往是一声不响地坐着,或者看书,严肃得我不敢靠前。我曾经悄悄地和母亲调侃:“父亲的座右铭一定是沉默是金。”母亲却说:“你不懂父亲,别看表面,其实他的心肠最软,心最善。”
每次家长会都是母亲去,我可以和母亲海阔天空地聊同学、聊学校、聊情感,可是面对父亲,往往是无话可说。我一度以为父亲是不喜欢我的,他不和我聊天,不与我嬉戏打闹,甚至看不到他关注的目光,父亲的形象在我青春年少的记忆里,是无色的一笔涂抹。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是不懂父亲,毫无生活阅历的我,忽略了父亲在我生活间隙里默默无闻的付出。
那一本本订阅的期刊杂志是父亲在拮据的生活费里省出来的;那些奢侈的汽水,是父亲在炎热的工地不舍得喝,拿回家给我解馋的;冬日里夜晚学习时灶膛里通红的炉火,是父亲在院子里用力劈柴得来的;父亲眼里那件十七元钱买的“高档”毛衣,一穿就是十几年。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父爱了呢?是我第一次离家求学时,是父亲给我写的第一封家信,有谆谆教导,有悉心嘱咐;每一次回家时父亲默默张罗一桌好吃的,把土炕烧得热热的;从他自豪的眼神里,因为他有个读大学的女儿;返程时,长途客运站有他久久站立的身影。这些年,这些爱,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始终萦绕,伴我成熟。
人的一生,是不是总要充满遗憾?年少时,父爱周身围绕却体会不到;而今离家千里,终于懂得了父亲,父亲却老了,老到不能吃硬食,老到怕冷也怕热,甚至老到习惯了唠唠叨叨。
眼前的父亲,虽然满脸笑意,笑声朗朗,但难掩他的不舍。我从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觉到后悔,后悔为什么把家和工作安在千里之外。当我们在外打拼的时候,父母正被岁月吞噬,倾尽毕生所有为孩子缔造一个美好的前程,不屑我们的任何回报。
而我能做的,只能是尽我所能,在每一天里,每一声遥远的问候中,染绿您的心情!
□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