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温骤降时,人体若无法适应剧烈的冷暖变化,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要做好防护措施。1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为大家送上冬日暖心小贴士。
做好保暖工作 关注天气预报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根据气温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注意取暖安全,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注意预防流感
秋冬季是北京市流感高发季,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尤其在密闭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流感的措施。北京市集中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的截止日期是2019年11月30日(接种对象主要有60岁以上京籍人群和在校中小学生),自费流感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将持续到2020年2月,请大家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外出加强防范
在大风天气外出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注意不要在广告牌和树下长期逗留,避免高空坠物。
大风天气中,骑车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尽量不要骑行。
外出要注意戴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关爱重点人群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的抵抗力普遍比较弱,而冬天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所以需要特殊关注。
应多穿衣物,特别注意头颈部、腹部与足部保暖。
减少外出,尽量不接触传染病患者。
均衡饮食,锻炼身体。
呵护心脑血管
天气骤然寒冷,易导致血压升高,血液粘度增高,心脑负荷加重,从而容易诱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天气时,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去晨练,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
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应坚持遵医嘱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相关链接■
特别怕冷?
四个原因在作怪
身体太瘦弱
大部分身体太消瘦的人群容易感觉到寒冷,这类人群身体里面脂肪和肌肉量少,而充足的脂肪才能和外界的寒冷相隔绝,肌肉能产生热量。体重过轻的话说明没有足够的肌肉以及脂肪来对抗寒冷。另外一部分女性生育期间以及月经期会出现怕冷的情况,因为身体中的雌性激素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了神经系统,减少了血液流量,导致皮下血管发生收缩,从而引起胃寒怕冷。也有一部分女性因为不喜欢活动,减少了热量的产生,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手脚等末梢部位发冷。
身体缺铁
几乎所有的怕冷人群身体里面的铁元素含量都不足,血浆中的甲状腺素比较低。铁元素不足的人群血红素比较少,降低了血液吸氧能力,让组织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身体里面不能产生更多的热量而让人们异常寒冷。另外血压低的人群末梢血液循环不足,身体组织得不到充足能量和氧气供应也会引起畏寒。
甲状腺素分泌不足
当甲状腺出现异常时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减慢了血液循环的速度,产热量就不足。尤其是到了更年期雌性激素水平低,不利于神经血管的稳定,从而让患者出现腰腹部以及手脚发冷。因为甲状腺素具有生热的功效,能升高基础代谢率,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增加了热量。一旦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产热就会减少,让人们感觉到寒冷。
肾阳虚或者阳气不足
冬季畏寒怕冷有可能是贫血或者肾阳虚所引起的,当阳气不足时全身气血运行不通畅,不能更好地让肌肉得到温暖来抵抗寒邪入侵,容易感觉到身体发冷。另外手脚总发凉的人群有可能是气虚或者阳气不足,可合理地使用中药来调理。
□本报记者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