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体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别处叫问题, 在这儿不算事儿!
新场地新项目 重塑沸雪北京
社区赛走出“象棋大师”
郝伟: 国奥阵容还需进一步确定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处叫问题, 在这儿不算事儿!
——丰台二中多措并举破解职工文体社团举办难题
 

开栏语

职工文体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职工文体活动,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可以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增强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创造健康活泼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使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强健的体魄投身到工作中。作为职工文体活动的主办者,各级工会如何在新时期下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务职工,成为工会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报即日起开设“职工文体园地”栏目,挖掘职工文体工作开展得有特色、有亮点的基层工会故事,希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予以启发、借鉴。

项目窄、缺场地、少师资、难持久……这些基层单位举办职工兴趣社团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到了丰台二中这里却都不算事儿。该校从去年开始陆续推出10个教职工文体社团,如今每周一到周四,校园里都有红红火火的社团活动,参与人群接近100%。该校工会主席李劲松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成果。

工会一呼百应 因地制宜破解难题

丰台二中工会前些年办过教职工文体社团,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单位都遇到类似的问题:场地不合要求,只能在大礼堂里活动;外聘师资,增加了工会经费的支出;项目种类少,职工活动不积极,办了一阵就没人去了。

2018年该校新校舍改扩建工程完工,有了宽敞明亮的新体育馆和专业教室,校长何石明提出建设“健康二中”,让教职工舒心工作,提高职业幸福感,打造有温度、有情谊的温暖大家庭。于是,工会启动了新一轮教职工文体社团建设工作。

李劲松在丰台二中工作近30年,做工会工作21年,对学校和教职工的感情极深。在他的带动下,工会平时为教职工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大伙的信赖和认可,2017年评上了北京市先进教职工小家。而且,该校领导非常重视工会工作,工会一直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说话办事极有分量。

这次教职工社团的师资问题,李劲松和9位工会委员在商量后调整思路,不再依赖社会上的专业教练,而是发动本单位群众,“自家人教自家人”,重在参与。作为教职工的“娘家人”,校工会十分了解大伙的兴趣和特长,既然职工队伍中“藏龙卧虎”,那就悉数“亮”出来。

凭借工会“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被看中的教师纷纷爽快答应,师资很快全部到位。他们擅长的领域不同,就开设了瑜伽、足球、篮球、油画、健美操等不同门类的10个社团,动静项目皆有。选择余地变大了,“众口不再难调”,教职工的参与热情也就上来了。

校领导带头支持。校长何石明参加了足球、篮球社团,书记焦素琴参加了健美操、桥牌、羽毛球、健步走4个社团,德育副校长彭宏也参加了4个;受到鼓舞的200余名教职工逾半数报了2个,参与三四个项目的也大有人在,覆盖面接近100%。

虽然不拿一分钱补助,也不与评优评先挂钩,但10个社团牵头人照样劳心费力地组织活动。究其原因,健美操社团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吴俊花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大家在一起练习很开心,每次跳完身体特别舒服,尝到甜头后人来得多了,我备起课来更带劲,特别有成就感。”精神上的认可就是这些社团负责人的最大动力。

文体社团有声色

全校职工受益多

每周一到周四的中午或放学后,各社团轮番登场,利用体育馆、美术教室等硬件资源展开活动。教职工不再担心没处锻炼,顶多是为社团活动时间“撞车”而犯愁,于是经常能看到很多教师穿梭在不同活动场地,一会练练篮球,一会打打乒乓球,累并快乐着。有的人家住房山、大兴,依然练习到下课才舍得走。

工会给参加社团的教职工配发了练习服装,但每个人须连续出勤5次才能领到,5次以后,锻炼就变成了习惯;此外,工会还搭建各种展示交流平台,并积极参与区里活动。健美操社团成立仅半年,就夺得了2019年丰台区教育系统舞蹈比赛一等奖,书记焦素琴和副校长彭宏在比赛中站在最前面,一招一式颇见水准;健步走、合唱、桥牌社团近三年同样获得区里比赛一等奖。

瑜伽社团共有48人,是全校第一大团,基本各学科的教师都有,年龄最大的是即将退休的李晓红老师。每周二下午,成员们在体育教师刘伟仙的带领下一板一眼地伸胳膊踢腿转动腰。“好累呀”,10月15日下午,上完一节瑜伽课后,有人微喘着轻声“抱怨”,但红润的脸上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67.0公斤,耶!”当晚,从体重秤上下来,美术教师刘丹松了一口气。3个月前减下的12斤重量没有反弹,每年夏季都犯的荨麻疹今夏没复发,秋季的腰疼老毛病目前也没犯,这些可喜变化都是她参加教职工社团后坚持锻炼的成果。她把变化发到朋友圈,赢得一堆羡慕的评论。“我们工会的活动特别贴心,真正让职工受益。”她说。

文体社团办得有声有色,不仅赢得全校教职工的五星好评,也受到领导肯定。何石明校长评价:“工会表现出色,让职工真正动起来,实实在在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李劲松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觉”:“社团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成果,办起来不算事儿,但要实现长久发展,还需不断创新,尽量满足教职工的不同需求……”翻开笔记本,他又开始琢磨起社团下一步工作。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