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经济条件下需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值得借鉴
清朗网络 不容暗网肆虐
助一“币”之力
预付卡不能再 野蛮生长了
百岁老厂区改造升级为文创园的启示
保护古树名木是在 传递可持续“生态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经济条件下需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适应新经济条件下新职业涌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职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在就业形势稳定的背景下,有专家呼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经济领域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把发展的红利更多地反哺在劳动者身上,打造“红利人口”,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个建议颇有新意,值得探讨。

首先,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近出版的《中国就业70年(1949-2019)》一书指出,70年来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具体说,我国有9亿劳动者,每年有8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这表明,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者队伍,而且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通过不断积累的人力资本,逐步形成了人才“红利”,这些条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基础、支撑。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这种趋势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新技术交织,对新的劳动力就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前述不足5000万高技能人才显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而,通过培训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其次,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适应新经济条件下新职业涌现的需要。越来越多新职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4.8%;提供就业岗位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这两个比重不可等闲视之。

然而,新职业是与新技术紧密关联的,新技术的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变化,不是大多数劳动者都能够适应的,特别是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或转型发展,使大量劳动者面临职业转换,这种转换不是简单换岗,需要新的就业技能。因此,通过职业培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同样是一种必然要求。

再次,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劳动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经济领域就业的劳动者,绝大多数年轻,有文化,择业需求层次高,重视就业质量,诸如工作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健康、职业发展……这些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是求职者关注的热点。当然,要求高必须自身条件好,参加职业培训就是提高自身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训需要投入,资金何来?专家建议,用人口红利培养“红利人口”。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大量劳动力发生产业转移,形成巨大人口红利,带来了几十年高速发展,产生了巨量经济效益。当人口红利消失,新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者。此时,用发展红利更多地反哺劳动者,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可谓“有钱花在刀刃上”,顺理成章。打造更多的“红利人口”,就是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动力。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