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参与阅兵,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这是值得我骄傲一辈子的事。”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基层工作人员杨雁菲激动地说。
无论是国庆60周年还是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身着红色制服、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方阵都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杨雁菲就是连续参与了这两次阅兵式的一名队员。
10年前,杨雁菲是中华女子学院的一名学生,有幸成为了女民兵方阵中为数不多的学生队员。之后,她留在北京工作、生活,结婚、生女。今年,春节过后,当她听说民兵方队招募队员的消息后,又第一时间报了名。
其实,与杨雁菲一同报名的,大概有1500人,经过面试、体检、初选等环节,再经过7个多月的严格训练,最终有352人组成女民兵方阵,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中间的严苛可想而知。
“面试我的就是我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时的教导员。她问我为什么选择再次报名。我当时说的都是一些‘套话’。其实,关于阅兵,我是真的有一份情怀在。”杨雁菲说,“10年前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参与阅兵,我体验到了真正的军营生活,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精神,这些精神在我这些年的工作生活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10年后我是一名街道基层工作者,我觉得我也可以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带入军营、服务军营。我就是怀着这颗感恩的心,加入民兵方阵,参与这次阅兵的。”
10月1日,民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的时候她们红色的制服显得格外大气、漂亮,白色的长靴更是精神、干练。但就是这双靴子,可没少让杨雁菲和她的伙伴们吃苦头。
“穿新靴子的时候,鞋与脚会有一个磨合期,再加上我们的训练强度很大,所以很多人的脚上都磨出了水泡。但是没有一个人因此退出训练场,而是坚持完成当天的训练任务后,晚上回到宿舍再把水泡挑开。第二天,大家贴上创可贴或是裹上纱布,继续奋战在训练场。”杨雁菲说。
除了脚上反复磨出水泡,因为鞋子的长期挤压,杨雁菲的小拇指甲跟脚趾也被挤得分离了。“我去医务室的时候,医生是用针筒把我小脚趾里的水抽出来的。他告诉我,实际上,指甲跟脚趾已经分离了,可以拔掉了,但是拔的时候,还是非常疼的。第二天就是最后一次大合练,我是吃着止疼药上场的。”杨雁菲说,那个时候,她满脑子就只有一个想法,“我要上场,我要接受检阅。”
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劲头,杨雁菲和她的伙伴们有了一个名号“练不死的女民兵”。“有的时候,我们的训练时间比男兵还要长,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无意间给别的方队立了个标杆:女民兵都没收操,我们有什么理由收操!”
在阅兵村训练期间,最让杨雁菲放心不下的还是她正上幼儿园的女儿。作为妈妈队员,杨雁菲每个月都有一天探亲假,女儿从一开始不让她离开,到后来主动提出送她上车,这次阅兵回来,女儿激动地告诉她,“妈妈我在电视上看见您了,您比平时要多了一份帅气,我将来也参加阅兵,让您们看到帅气的我,”女儿还告诉杨雁菲,妈妈不在的这段日子里,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等待,更学会了坚持就是胜利。杨雁菲认为这就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是一种付之于行动的传承,更是一种坚定理想信念的传承。
“今年的阅兵式上,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观众展示了新时代民兵、新时代青年、新时代党员的热爱祖国、忠诚于党、英勇奋战的坚定信念。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民兵的使命和责任,我愿继续秉承阅兵精神,带着这7个月的收获,继续在自身岗位上发光发热。”杨雁菲说。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