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宁宽在工作服外再套上防水围裙,坐在磨光机前,任凭水花打在脸上,他全神贯注反反复复地磨着……很快一件光润精美的景泰蓝作品诞生了。
磨光,是景泰蓝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作品优劣、成败的关键。邱宁宽说:“提高作品质量,除合理的运用打磨技巧外,有耐心和细心尤为重要。”身为北京珐琅厂磨工班长的邱宁宽,总是在提醒同事们,磨活时要细点儿再细点儿,他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从不允许自己磨出次品。
在工作中,邱宁宽总在思索“磨出的器物怎样还能再提高一点呢?”于是,他去书店、图书馆、上网寻找思路,查找答案。然而,他所看到的只是些简单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要求。要在有着600年历史,纯手工制作的“非遗”工艺品上搞创新,谁都得掂量掂量。邱宁宽想“磨光的上一道工序是烧蓝,而烧蓝火候的把握会直接影响到器物的润泽度和色彩,如果我在烧蓝时用磨光的体会来调整烧蓝的火候效果会更好吗?”有了这一想法后,邱宁宽一有时间就去烧蓝班,和师傅交谈看师傅烧活,他几次提出“让我烧一把”,均被婉言谢绝,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烧蓝的梁师傅找到邱宁宽,“今天你来烧个活儿吧”。
这一烧,还真让师傅们刮目相看了,大家纷纷给予了好评。他初次上手就有出手不凡的表现,这不仅得益于他平日里反复地观察和反复地求教,更得益于他已退休的老父亲也曾经是厂里的烧蓝高手,在家里父亲给儿子“开小灶”。之后,在烧蓝师傅的指导下,邱宁宽烧蓝创新获成功。
一次,车间接到一批数量较大且限期完成的订单,在师傅们的推荐下,车间主任让邱宁宽上炉烧蓝。从此车间只要遇到急活儿,邱宁宽总是先烧蓝并磨光,他用自己磨光的体会来调整烧蓝的火候,制作出一批批景泰蓝精品。
2019年,邱宁宽被评为“首都劳动奖章”。
□万玉藻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