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根治欠薪行动,政府和国企项目要带头
“刷脸取件”的前提是安全第一
网红不能 触碰法律底线
真能治失眠吗?
“网红”现制茶饮 不能继续野蛮生长
要严防老谣言死灰复燃
遏制炒鞋乱象 亟需监管亮剑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红不能 触碰法律底线

 

吴某涛、向某林等5人为当“网红”,相约在广东深圳地铁内拍摄恶搞视频发布到“快手”短视频APP上,在地铁车厢内引起乘客恐慌。10月11日,深圳福田法院对吴某涛等5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一案,依法做出一审判决,5人均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拘役5个月不等刑罚。(10月19日《工人日报》)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成功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刷抖音、看游戏直播、成为UP主、在小红书发表种草笔记、随时随地拍Vlog,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日常写照。尽管“网红”走红的方式千奇百怪,但大多走红的原因都具相似的特点,那就是能契合网民们的猎奇心理,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从而因自带流量自然能将利益变现最大化,赚个钵满盆满。

一些所谓的“网红”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又迷信所谓的“出名要趁早”,为了博取眼球不惜以身试法。他们往往又对青少年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规范这些违法行为,将给社会带来很大隐患。

客观而言,国家相关部门为净化网络直播出台了不少法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完全遏制“网红”向“网黑”的转变。在网络直播间的竞争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勒紧网络直播的缰绳,诸如踩踏法律底线的“恶搞”自然会“风起云涌”。而净化网络环境属于一个社会体系,因此,国家需要针对目前的网络环境健全相关法律,并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做到最大闭环。同时,强化网络文明教育需要持之以恒,让更多的人知晓“网络非法外之地”,让受众对网络上的不当行为有明确的认知并且能够自发抵制。当然,改善网络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合作、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樊树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