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上不会掉“馅饼” 有的只是“陷阱”
老年人养生重在心态平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居有常 饮食有节 不妄作劳 情绪平和
老年人养生重在心态平和

 

昨天是农历9月9重阳节,时令也逐渐进入了深秋。秋季是老年人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及胃肠道疾病。而时序到了晚秋时节,天气渐渐变凉,气候也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而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病者更易复发。所以在季节更替之时,老年人更应加强自我的保健意识。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顺应四时,也就是要根据四季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秋季由于气候干燥,因此要注意防燥。

另外,老年人的秋季保健还要预防旧病复发。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的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小病”,不可对这些“小问题”掉以轻心。

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也开始在此时“贴秋膘”。

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更不能盲目跟风进补。有些老人认为孩子买各种补品给自己吃就是孝敬,其实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而寒热本身又分不同的情况,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造成对身体的损伤,甚至引发疾病,可谓得不偿失。老人家一定要吃得适合,对很多方面要综合考虑。

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老人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指劳逸有度),情绪平和”,保持“形与神俱”,才是养生之道。尤其是老年人在换季时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而不少老年人参加了一些旅游活动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而且往往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旅游一趟回来后,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心脏感觉又不舒服了。

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过喜过忧,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情绪的波动不利于养生。

有些老人不宜秋冻

1、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因此,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秋冻。

2、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秋冻。

3、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常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因此,关节炎患者不宜秋冻。

4、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等,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

秋季不宜过多洗澡

少洗澡。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易引起感冒等。

适度“冻”一下。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实际上,秋季是连接冬夏的过渡季节,适度的“冻”一下,有利于老年人早日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适量多补水,忌流汗。秋季天气干燥容易引起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慎防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发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心情开朗。这大概是秋季老人养生最重要也是最玄妙的一点了,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与人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九九)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