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国盛
文学会使人变得更好
■征稿启事
共和国的同龄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会使人变得更好
——读《文学之用》
 

当年,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主人公孙少平“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不屈奋斗深深感染我,让同样身陷贫穷境地的我坚定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读林清玄的散文,其睿智开阔的意境让人心中荡漾柔美的涟漪…… 好的文学作品,总能让读者精神世界受到高尚的荡涤与美感的熏陶,牵引人的思想、意志、审美等诸般品质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古往今来,人们容易被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出戏剧打动心灵。这种体验不仅是一瞬间,更是永恒;不只是个人感受,更是万人共鸣。这正是文艺存在极其重要的原因。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文学之用》正是探讨这一问题的理论书,本书是《新文学史》主编芮塔·菲尔斯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用文字直击“文学、艺术这一神秘的虚构行为”与读者、现实世界产生的关联,探究“文学、艺术如何使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发生改变”。优秀文学是超越民族与国界的,各国之间对于文学的探讨与认识完全可以相融互通。芮塔·菲尔斯基的研究,让我自然想到巴金的话——“文学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好”。

在急功近利或说世俗者眼里,文学好像真的用处不大——它既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减轻劳动负担,更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收益。不要说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不能靠它发家致富,就是许多知名作家都难以靠写作轻松在大城市购买房产,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多少文学寻梦者孤灯清影陪伴终生。

但是,文学终归对社会是有用的,对人生是有意义的,不然,你就无法解释为何古今中外会有不朽的文学名著世代流传。文学的功用主要体现和直接作用于精神层面。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心灵带来鞭策、唤醒、激励和温暖,让在尘世中迷失慌乱的我们回归平静、找寻自我,把握人生的方向。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文学的这一功用将会放大和凸显。准确、简洁、生动而又富有温度的文字,让阅读者强烈感受到音韵的美、语言的美、修辞的美。审视文学的内容,它总能弘扬真善美力量,传达崇高、积极、温暖的价值观。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文学永远蕴含大爱与大美,能够跨越时空、民族与国界,让世界上相隔千山万水、身处不同国家的人们心手相牵。更该看到的是,文学传达的思想与情感,迥然不同于生硬的宣传说教,它是通过作家讲故事,以引人入胜而又契合常识逻辑的情节演绎,润物无声,从而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震撼与觉醒。

文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传统文化以及国学经典中的重要构成。千百年后,多少古城墙都将会逐渐风化,无数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将化为云烟,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将沉淀为民族精神乃至国际精神,成为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文学的用处其实体现为“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它是心灵山谷的泉水淙淙、思想原野的芳草萋萋、精神世界的春和景明……它一方面塑造人们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另一方面为人们创造物质财富与改造客观世界提供方向指引与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从古到今,我们也为世界文化宝库贡献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乃至史诗性辉煌巨著。我由衷地希望更多人能够对文学产生兴趣,因为,文学会让人终生受益。

□涂启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