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千米雍和宫大街改出北京味儿
密云打造教育五个“典范之区”
逸骏园西扩 莲花池东路“颜值”再升级
八宝山街道携手居民迎国庆
永顺镇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接诉即办效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米雍和宫大街改出北京味儿

 

“北新桥这条街的门脸重修的,可以拍民国时期的戏了”“可以去拍照”“配旗袍比较合适”……未断路施工的情况下,雍和宫大街提升改造完成,焕然一新的街面让过往行人眼前一亮。

有效整治修整 恢复“慢街素院”的历史风貌

雍和宫大街南起东直门内大街北至安定门东大街,全长1130米。沿街两侧为平房保护区,并有雍和宫、国子监等文物保护单位2处。大街共有户籍人口706户2135人,常住人口355户801人;共有院落105个,其中公房院34个373间,私房院50个158间,单位院21个375间。它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的主要空间轴线,是展示历史人文遗迹的文化景观线路,是体验胡同传统生活的重要承载区域,也是崇雍大街综合提升工程的先期示范区段。

去年5月,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启动雍和宫大街北段(北新胡同、国子监街以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修整后的北段街道立面整洁有序,青砖叠砌的外立面连续,色调及形式一致,冰盘檐后檐墙、花格珊装饰等一些精细化做法提升了建筑空间品质,屋顶也由原本的水泥瓦换成了传统的合瓦、筒瓦,基本恢复了“慢街素院”的历史风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精细化整治提升 北京味道回来了

今年4月,街道又启动了雍和宫大街二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大街南段(国子监街路口西侧、北新胡同路口东侧至北新桥交叉口的建筑风貌提升,全段的景观、交通工程提升及持续性的公众参与工作。经历17个月的精雕细琢,通过拆除违法建设、封堵违规开墙打洞,以及危房修缮重建、建筑外立面提升等精细化整治提升手段,在无数匠人与全体工作人员的汗水浇灌下,呈现出了“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历史风貌。

“我88年就搬到这里了,改造完安静了,路也宽敞了,过去那电箱子就在(院)门口戳着,电线像蜘蛛网似的,现在都改没了,可舒服多了!”居民何天琼说。

今年,雍和宫大街共拆除违法建设117处,4209.14平米,封堵违规开墙打洞134处门窗。排除安全隐患房屋47处127间,立面提升6900平方米。翻建如意门11座、西洋门15座、随墙门20座、金柱大门4座、小门楼1座。

事实上,雍和宫大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在去年9月一期工程改造竣工后,对沿线居民改造回访时,大多数居民表示“改造得很好,北京味道回来了”,但也有部分居民们提议说,“如果再增加点老味道就好了”。

在二期工程中,北新桥街道及中规院设计团队,本着“恢复古都风貌原真性”的原则,保护北京的老城风貌,对工艺与设计方面进行改进。多次开展老城风貌保护的培训活动,并邀请专家马炳坚老师到雍和宫大街进行现场指导,开展老旧物件专题调研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护有价值的旧材料和旧构件,并进行“修旧如旧”,截至目前,二期工程旧材料利用约占80%,保护一块块老砖一片片老瓦,保护北京城最基础的“细胞”。

目前,改造对“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工艺进行改进,使用老浆灰,更加呈现出“灰砖黑缝”的效果,确保整治后面貌更加原汁原味,体现胡同味道、城市特色、历史风貌。设计师和居民将根据建筑原始状况对改造后的墙体工艺进行选择,确保整治后风貌更加原汁原味。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