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闲不下来的“电站好管家”
程昂:“快递小蜜蜂”公益路上传递爱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不下来的“电站好管家”
——记北京扬德环境科技公司煤层气事业部运行管理部总监王学军
 

在北京扬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扬德环境”)的奋斗光荣榜上,煤层气事业部运行管理部总监王学军的名字豁然印入眼帘。他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自9年前加入扬德环境以来,王学军从瓦斯电厂一线运行、检修工作干起,从技术员、工程师成长为公司的运行管理部总监、事业部总裁助理。他的足迹遍布晋、川、黔几十个瓦斯发电厂,他最了解各电站的设备运行状况,最熟悉电站工人的喜怒哀乐,他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公司电站的“大总管”。

不畏艰难

创新路上不停步

王学军刚来公司,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遇到了挑战。2011年的初冬,山西盂县圣天宝地电站还在紧张的施工阶段,厂房机组已就位,各类配电柜刚刚就位,正在突击敷设电缆、电力线路。

盂县的冬天特别冷,厂房里也是冰窖一般,在寒冬腊月调试机组,王学军遇到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压损大,电磁阀改气动阀;进气压力不够,100管道改150管道;干阻通流面积不够,换大干阻;混合器不行,自己砸管道,割西瓜瓣,缩口,手动焊制出第一个混合器;为了大批量生产,外出找人铸造加工出混合器……现在想起来,多少次熬到深夜,一顿一顿地吃泡面、小面包来充饥,一次一次地拆机再安装,再开机,折腾得大家天天疲惫不堪,都成了王学军难忘的回忆。

黄土高原的寒冬里,安装在瓦斯输送管道上的湿式放散器容易结冰,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所以电站每到入冬都要在湿式放散系统里加入4桶防冻液。201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王学军巡视到保安电站,看到运行人员将放散管道中的防冻液抽出来,但是由于管道内的存水渗进了防冻液,稀释后的防冻液无法再次利用,造成近8千元的浪费。王学军心里算了一笔账:山西十几个电站,都这样操作,一个冬天就是15万元的浪费啊!若重新购买新设备,耽误生产又增加成本。王学军带领小组经过勘察和分析,认为电站现有发电的余热除了供暖,还可供雾化水循环系统,这些流动热源可以充分利用,何不给湿式放散系统做个“暖气外衣”呢?他们说干就干,采用地暖管在放散器外面缠绕多圈,外面加上保温棉,再加白花铁皮做外衣。经过几次试验,效果很好。花小钱,又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解决了生产上的大麻烦,一年给公司节省10余万元。

由于很多电站设在坑口山边,受场地限制,发电机组的散热风扇无法实现一对一布置,为达到散热效果,采取母管紧凑布置,两台45kw循环泵电机24小时不间歇运行,厂用电消耗每年达40万度,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支出。公司提倡精细化管理,节约能耗。王学军带领运行部的技术骨干进行攻关,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在厂房屋顶增加4排无动力风机的方法,利用负压原理,使厂房内温度降低了5~8℃,实现了只有在夏天高温时段才开启循环泵,其余9个月不开机的节电模式。这一措施大大减少了厂用电消耗,每个电站增加年供电量收入20余万元,荣获公司创新技术三等奖。

这样的事情,在王学军的工作生涯中不胜枚举。他记不清多少次迎风抗雪,山上山下跑断了腿,磨破了劳保鞋;多少次挑灯夜战,48小时连续奋战,直到主控室传来并网的欢呼声。

生产运行

处处留心不懈怠

扬德环境煤层气事业部下属各地电站分布在山西、四川、安徽、贵州的各个煤矿坑口山边。要去电站,常常要经过九曲十八弯的连环盘山路,在川贵矿区,两站间来往甚至要穿过上百公里的无人烟地带。在这僻静、荒凉之地,电厂运行工们日夜守护在发电机组的身旁,经常凌晨2、3点盯着仪表台,倾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周而复始。

很多人并不了解电厂运行工作的艰辛,觉得每天就是坐在那儿。其实运行人员坐着,表面看似轻松,内心并不平静,常常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生怕漏掉任何隐患的蛛丝马迹,时刻观察仪表指示的变化,对比分析,以便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王学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步步走过来的,即使现在他身居管理岗位,每当和运管部的同事们到电站检查工作,只要一进入生产现场,他就好像又回到了从前,会立马全神贯注查看机器是否跑、冒、滴、漏,仪表盘上指示灯是否正常;仔细倾听声音变化、红外测温、测试振动有无异常;鼻闻异味,手翻运行记录本,查阅电脑历史记录……经过一系列的认真检查,分析设备及机组运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时候为排除故障,他和同事们要连续5、6个小时盯着仪表、电脑观察数据变化,任意参数超出范围都要引起警觉并及时调整,丝毫不敢怠慢。

瓦斯发电不像火电厂专业多、工艺复杂,但瓦斯发电有其自身的特点:低浓度瓦斯是一种在5%~16%浓度时遇明火就爆炸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安全生产是瓦斯发电的重中之重,严格按规范施工建设,运行电站须制定严谨的操作规程,每个运行工人都要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电站的安全运行。“生命大于天,责任也重于山啊。”王学军严肃地表示。

同心同行

关爱温暖一家人

王学军从基层班组干起,他理解也了解基层员工的想法,知道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王学军会搞些“小插曲”来调剂单调的生活。有一次,他和几位同事到附近的鱼塘去钓鱼,折腾一上午一条小鱼也没有上钩,大家都说看来要买鱼做午餐了。他却不甘心地绕着鱼塘转圈,在鱼塘一角的一簇水草中发现了两条大鱼。他来不及拿网,弯腰下身扑到水边,徒手抓住一条鱼,甩到了岸边,再去抓另一条时,却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吃了一顿美餐。

这种生活中的小乐趣对员工们来说特别难能可贵,因为很多电站距城乡较远,工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变得与世隔绝,所需的米面、蔬菜、水果,公司每5天供应一次。很多人不关心今天是星期几,但一定关心天气预报。因为一旦天气恶劣,没有及时储备食物,可能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冬天下雪的时候,大雪封山,员工们半个月都出不了电站。

平时一有机会,或者每逢雨雪极端天气,王学军都力争到各个电站现场办公。“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咱们有感情,电站就像咱自己的家,这里的同事都是自己兄弟。”王学军经常对站里的小伙子们说,“宿舍的墙是我们一起刷白的,厂区的草皮是我们自己种上的,休息室里的书也是大伙一本本从城里买回来的。我觉得,只要我们一起干,啥问题都能解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扬德环境自2010年第一个瓦斯电站投产以来,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设33个电站,每年可发电4.5亿度,节约标准煤35万吨,减少碳排放量45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615万亩。王学军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要继续作好‘电站好管家’,带领运行生产的弟兄们为电站长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蔡京耀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