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融入科研海洋 展现军人本色
用爱的双手托起初升的太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入科研海洋 展现军人本色
——记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景晓军
 

景晓军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也是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从军20多年,他从一个初中生学到博士后。虽然已经离开军队,但是景晓军一直保持了军人“奉献”本色。在2003年,他婉拒了国外教授让他去做第二期博士后的邀请,放弃了将近十倍的高薪,留在北邮埋头进行学科申报工作,促成北邮申请成功 “军事通信学”硕士点。他带领团队研制的离子束溅射沉积薄膜系统,填补了国内该行业空白,是我国高端非硅芯片重大装备的基础。

痴迷数学

小战士变身博士后

童年时期的景晓军痴迷数学,“其实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小时候上学,同学们做算术题,其他小朋友还在算,我已经得出答案。”他经常琢磨数字之间的联系,比如:两位数字横着相加与被9整除的规律。他还善于下棋,四岁就会下象棋,长大之后还学会了下“盲棋”,就是背向棋盘,棋盘哪个棋子落在哪里全凭记忆。

景晓军的父母都是军人。因为从小受家庭影响,景晓军年少从军。在部队的20多年,是景晓军成长的关键时期。“我是技术兵种,训练就是上课。但是与普通中学学生在课堂学习毕竟不同。一个是教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是高中毕业的战士或干部教我们初中课程。另一个是课程不是像普通中学组织学生学习那样按部就班,规范合理,需要自己去设计学习计划、内容和进度。”学习是个辛苦的事儿,而且还以自学为主,更是难上加难。景晓军说:“因为是技术兵种,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我所在部队是很难实现发展的。当时部队也鼓励战士好好学习,经常举办数学竞赛、智力竞赛、专业比武等。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也经常在比赛中名列榜首。”

连队的军旅生活很艰苦,一、两个星期放映一次电影。这一天就是战士们的节日。可是碰上放电影的日子,景晓军常常主动要求留守值班。“不是不想看电影,而是怕看电影耽误看书时间,当时我的愿望是考上大学。”景晓军说。

景晓军经常一边值班,一边看书补习功课。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景晓军最终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考上了大学的数学系专业,后来又考上硕士、博士。2000年,景晓军来到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通信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深造。

弃出国深造机会

助北邮拿下军事通信学科

2002年,景晓军博士后出站,成为北京邮电大学的老师。2003年,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景晓军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被美国某著名大学教授看上。不久,景晓军收到该教授的邀请,让他去美国做第二期博士后,参与一个课题的研究。“我向这位教授介绍了我的研究内容。他认为这个研究内容对他当时的研究很有帮助,希望我过去协助他。”景晓军如果真能出国,月薪要涨将近十倍。不少人艳羡地劝说他抓住机会,出国不仅能在学术上继续深造,还能开阔眼界,对今后的发展也很有好处。

可是,景晓军却犹豫了。因为时任北邮校长的林金桐教授找到景晓军,希望他留下来。林校长在央视的《财智论语》节目中介绍,北京邮电大学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这两个学科为主要学科来建设的。“我们学校这两个学科很全。其中,军事通信学科在晓军教授来之前是没有的。当时除了军事院校,其他大学也都没有。我们当时想请晓军教授把这个学科带起来。”林金桐校长当时表示,景晓军是申请军事通信学学科的关键人物,他不仅专业领域有建树,而且了解部队需求。他要是走了,学校暂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来顶替这一位置,这个任务就要推迟两三年,甚至要推迟三五年。

景晓军说,出国的诱惑确实大,怎能不动心?但是,当时要给学校做点贡献的内心需求更大。于是,景晓军没有出国深造,而是在学校的领导下组织团队进行军事通信学申报工作。

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成功申请到该学科硕士点,为我国培养和储备通信学方面的人才做出贡献。

苦心钻研

攻克离子束刻蚀技术

景晓军是在十几年前接触到离子束溅射沉积薄膜技术和离子束刻蚀技术。这种技术通俗点说,就是利用电磁场使惰性气体发生电离,产生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离产生的正离子高速轰击靶材料,使靶材料上的原子或分子溅射出来,然后沉积到基体上形成薄膜。

这项技术有什么用处呢?景晓军说采用离子束技术应用设备制造的高端微、纳米薄膜,多被用于上天入海、高热高寒、复杂电磁环境、强腐蚀性条件等特殊领域。而且,这项技术是实现 “非硅”芯片的技术基础。但长期以来,离子束应用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垄断,设备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

经过景晓军团队的研究和测试,离子束设备技术性能不断提升,改进后的离子束刻蚀机和镀膜机,可以在一张比头发丝还要细上百倍、千倍的透明塑料薄膜上镀上新材料,雕刻出复杂的电路。国内声、光、电、磁微型元件,都适合用离子束在微纳米级的薄膜上加工。

目前,景晓军团队正在与企业合作,致力于将这项技术投入到实际生产和运用中。

【人物名片】

景晓军,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国家军用电子元器件评估委员会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

□本报记者 李婧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