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暖心的 食谱
梁晓声的“闲书”论
■征稿启事
从偷着吃到劝着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9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暖心的 食谱

 

“周五的包子,周一的面,周三的烩菜锅里涮……”有这样一句话经常在项目部流传着。每天到了开饭的时间,不用去食堂,我就能猜到今天食堂的伙食还是那“老三样”。这段“佳话”虽然听上去像是一句玩笑,但确确实实反映出员工的伙食现状,也道出了我们员工的心声。

日子长了,这句话悄然地传到厨师老李的耳朵里,这可让他坐不住了。平日里,我们远离家乡,起早贪黑地忙于现场,如果连吃饭都成问题,还怎么踏实工作?虽然老李总是揣摩着心,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但周而复始总得有重样吧,毕竟自己会做的菜品有限。时间久了,又是个“老三样”。

老李曾经经营过饭店,也担任过厨师。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他突发奇想,要是能列出一个菜单,供我们点自己喜欢吃的菜品,不就能通过统计点餐率高的,有针对性地烧菜了吗?

点子好,我们当然要大力支持!“以前是做什么吃什么,现在可不一样了,是想吃什么做什么!”每到饭点,我们都会好奇想知道老李为我们准备了什么饭菜?

就这样,“点餐”制度在项目部推广开来。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这对老李的手艺有了更高的要求,每次吃饭,都会有几位年轻员工对老李的菜进行“点评”。

“嗯,这次红烧肉颜色比上次的好!”

“这个鱼香肉丝,味道好像淡了点儿!”

……

听到这些话,他总是笑呵呵地点头。老李心里明白,这是我们对他工作的认可和建议,好的地方发扬,不足的地方下次改嘛。

“老李师傅,我上学的时候,爸爸给我做了一次烧花鸭,感觉特别好吃,你啥时候能给咱们做上一次?”有一天,一位刚上班不久的小女孩突然说道。

声音不大,但我们都听得清楚,带着惊讶的表情,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转向了老李。菜单上明明没有,老李肯定不会做,这个不懂事的女孩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老李的笑脸上也瞬间僵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看着女孩带着期盼的眼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李明白,这是刚上班不久的孩子想家了。

“没问题,做,师傅给你们做,包在我身上!”老李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

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在互联网和“抖音”中“偷师学艺”,反复琢磨烧花鸭的做法,仿佛就是家里雇的男保姆。为了使菜品更有家乡的味道,老李还特意托人从河北老家寄来花椒、大料等常用调料。

当一盘烧花鸭放在女孩眼前的时候,她感动地红了眼圈。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刚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泪水就不住地往下流:“谢谢您,李师傅,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烧花鸭了。”说完,嚼着肉,伴着泪水一股脑儿地咽了下去。

有人问老李,你的这个“小点子”不是给自己找事做吗?老李的态度却异常坚定:“这是我的工作,大家吃得好,才不想家,才有劲儿干活。我怎么能为了让自己省事儿,让大家遭罪呢?”

从当初的“老三样”到现在的“点餐制”,从当初怨声载道到现在赞不绝口,饱含着每一位像老李这样的后勤人员默默的付出。有苦不言苦,他们就像是巨轮前行的原动力,动力足了,巨轮才会远航。

□高杨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