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边塞:生长秋思的地方
红袄漫话
立秋,一场雨
今夕何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塞:生长秋思的地方

 

边塞,对于古人来说,这是非常敏感的词眼儿。因为,那里不仅战争频繁,地处偏僻,四季荒芜,且又常常是官员贬谪的去处。因此,每年秋天一到,秋风瑟瑟,树黄草枯,满目萧条。目睹此景,于是,思乡,归家,便成了边塞“游子”的热烈期盼。不过,对于一些“文人墨客”来说,边塞虽然萧条荒芜,但边塞的萧条荒芜,在他们的眼里却是别样的景致。所以,每年秋来,边塞便成了他们心中最美的词韵,词也便成了他们心中最美的慰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煮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提及边塞,没有人不会想起宋代大词人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秋思》,似乎范仲淹的这首词已经成为了边塞秋思的标志,这也是我读得最多的一首边塞词。这首词写得情悠悠,思切切,意绵绵。每每读着这首词,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秋天来了,荒芜的边塞上空,一行行大雁飞回了暖和的衡阳。峰峦重重,暮霭沉沉,一轮红日依依没入群岚,孤零零的城门也已“眉头紧锁”,此情此景,戍守边疆的将士们不禁升起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可是,他们不能回去,他们只好饮一杯浊酒,出神地望着辽远的天空,借此来排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这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意思是说,秋日的天空清明澄澈,遥远的江水就好像是蘸着长空一般,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大地。那军营里,号角声声,马鸣啾啾,军旗飘飘,面对此景,将士们只好借一杯浊酒来寄托自己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描写边塞秋思的词中,唐代词人戴叔伦笔下的边塞秋思要显得更妙,更有境界。你看,秋天到了,边塞的那些野草啊,尽管枯萎了,戍守边疆的士兵也已百发苍苍,但当雪后放晴时,阳光照射在雪上,放出融融的光,就好像千里万里都是月光普照一般,美极了。如此美的边塞景致,突然传来一声胡笳的低吟,相思又令人肠断欲绝:“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词虽是写愁绪,但整首词没有一点低沉消极之感,更多的是一种轻快优美,可是就是这种轻快和优美,才使得人们更加的想念故乡,想念亲人。词人巧妙地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这样的写法更能扣人心弦,令人落泪。

边塞,是个生长秋思的地方,对于描写边塞秋思的词句不胜枚举,如宋代词人周紫芝的“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叶梦得的“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明代词人朱栴的“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励悲伤”……

秋风萧瑟,秋雨淅沥,在这充满离愁别绪的秋天里,读着一阕阕意蕴深长的边塞秋词,于是,我似乎已身陷边塞、秋天与思乡之中。

□甘婷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