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的照片是在1976年深秋照的,那时我3岁,听母亲说这张照片是她带我去给在煤矿上班的父亲拆洗衣被时,在县城的照相馆照的,黑白色,两寸大,母亲和我都穿着棉衣,母亲坐在凳子上,我戴着棉帽,抱着一个苹果站在她的旁边,瞪着好奇的大眼睛瞅着前方,我依稀记得,当时的相机是三角架上放着一个木匣子,上面盖着外红里黑的布,摄影师要钻在布下才能照,那时的我好奇:那个人为什么要钻在布下面呢?是捉迷藏吗?
我记事以后,有人拿着相机到村里照,背景就是自家大门前,或是树下花前。照完后,摄影师记下照相人的姓名、住址,等照片洗出来后再送回来。那时人们都不富裕,舍得花钱照相的人不多。侄女照过一张保存到现在,那时她一岁左右,因为太小只能坐在一张小方桌上,手里拿着一枝椿树叶,桌子后面是一棵小椿树,侄女似乎是第一次照相,笑得可开心了!
没几年,相机就进村入户了,而且还是彩色的,虽然不多,但已不是什么稀罕玩艺儿。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结婚过寿喜庆之时,外出旅游名胜古迹,人们都能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这时用得最多的是傻瓜相机,不用调焦距,快门一按就成,就是不懂摄影技术对照相影响也不大。不过相机还没有普及,用时得借,外出旅游时,还得时刻跟在拿相机人的身后,否则就照不成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照相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家也买了一台,可是还没用几回,相机还跟新的似的,就迅速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外观小巧,被称为“卡片机”,它不用买胶卷,不用洗相片,当场就能看到效果,不满意还能随时删除,照的数量又多,回家复制、粘贴到电脑上,或者挑几张洗出来,永久保存。2007年我们全家去旅游,我借了一台,照着真是过瘾。女儿那时六七岁,跳舞跳得好,为了多给女儿留下一些童年的回忆,不久后,我也花2000多块买了一台,以后,女儿每次参加演出,我都成了义务摄影师,又是照又是录,可是新鲜劲儿还没过,数码相机也过时了,手机的像素越来越高,内存越来越大,出门都是一机在手,拍人拍景,然后发朋友圈、微信群,共享共赏。
从第一张照片到现在的即时“照片”,老百姓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但是时代变化的一个缩影,更是时代变化的有力“目睹者”,翻看旧相册的人,忆往昔思今朝,谁不惊叹新时代的伟大呢?
□寇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