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堰古韵
自由行很嗨 自由吃也很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丽水,山美、水美、景美,是真正的诗与远方。 带着亲近山水的急切,来到瓯江之畔的古堰村。水墨江南,世外桃源,只一眼,古堰村悠悠的古韵就将心洇浸得一片宁静和祥和。
古堰古韵

 

古堰便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的通济堰。堰头村位于通济堰堰首,山水相望,绿意盎然。在堰头村,通济堰的标志性建筑石函用水波盈盈的三个“桥眼”凝视着人们。这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的石函,充分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堰头有“三古”:古堰、古樟、古民居。走过古色古香的文昌阁,一条堰渠将古村分为二半。渠上木桥小巧精致,渠边古樟枝繁叶茂。作为堰渠堤岸的护卫者,这些古樟都在千年以上,树身需几人合抱,浓荫蔽日,参天而立。有的虽被天雷所劈,天火所焚,却依旧在枝头爆出了绿芽,枯木逢春。摸一摸虬劲的树皮,闻一闻淡淡的清香,便有了一种岁月沧桑的感慨。弹指间,千年已过,在这些古樟树下,经历了多少人生?演绎了多少悲欢?这古樟,该是多少堰头游子那一抹浓重的乡愁。

细雨从古樟繁茂的叶间漏下,远方的山更青了,村巷也更显古朴幽静。我们沿着千年古道一路前行,通济堰渠依偎着古道幽幽流淌。这千年古道同时也是村中的街道,当年,这里是南方各省的人到京城临安的必经之道,商贾云集,马啼声声。如今,那些街道两边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尽管墙体和木门已被岁月剥蚀得一片斑驳,但精美的砖雕门楼依然显示着高门大户的夺人气魄。

在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内,如帘的古藤宛若山中的瀑布在古朴的院墙上倾泻,带着“斗笠”的酱缸散发着幽幽的醇香。天井上空一方淡淡的天光,照着木柱和木板墙上挂着的草帽和蓑衣。一切都是静静的,静得能听到时光深处那已经远去的红尘旧事。

通济堰大坝水流泠泠。拱形石坝上方碧波如玉,涟漪轻漾,溪水淌过石坝,形成一条延展的白练,飞珠溅玉落入长满了灌木的溪滩。溪滩上,灌木葳蕤,滩石晶莹,鸥鸟闲步,而对岸青山如黛,倒映入水,如诗如画。通济堰大坝不仅风景绝美,它也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

在1500年前,拱形设计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比国外最早的拱坝早了一千多年。传说南朝时负责修堰的官员詹、南二位司马到松阴溪进行坝址选址,因地形复杂一时无法决定。正在苦恼之际,忽见一条白蛇从对面蜿蜒游行而来。两司马恍然而悟,把白蛇过溪的曲折形态运用到水利工程上,成功地在松阴溪上创建了拱坝截流。这虽然只是传说,但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令这一水利史上不朽的杰作更加散发出炫目的光彩。通济堰开创了世界水利工程技术史上拱形堰坝的先河,后经历代修葺完善,至今仍固若金汤,使整个碧湖平原上的30000万余亩农田得以旱涝保收。

沿着松荫溪一路前行,竹影婆娑,小径通幽。夹溪青山随行,溪水一片幽碧。真是“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在一路风景一路画意中,一一“邂逅”了为通济堰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范成大、何澹、汤显祖、刘廷矶等数位历史名人,他们或为修筑通济堰慷慨解囊,或制定堰规、撰写堰碑,特别是范成大,他到处州任知州时,通济堰已近荒芜,他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修复,还立下堰规二十条,开创了通济堰管理有章可循的历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之一。千年流淌的堰渠水,辉映着一颗颗为民解忧的赤诚之心。

松荫溪连接瓯江,游船行在江上,如入画中。水是澄碧透明的水,山是秀雅精致的山。几只白帆错落有致地停在山水间,是一种幽静中的诗意。船窗外是诗是画,船窗内是惊讶和轻叹,大家纷纷涌到窗前,相机手机挤成一排。瓯江有“华东漓江”之誉,确能与漓江媲美。

有山有水,就是人间天堂,因为在山水之间,就能找到记忆中的乡愁。

游览小贴士: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古堰画乡景区包括了“古堰”和“画乡”,古堰景区包括通济堰和堰头村,位于瓯江北岸松阴溪畔,画乡景区位于瓯江南岸大港头镇,所以进口也就有两个。在丽水市区可以乘坐203路到画乡景区,或乘坐207路到古堰景区。

古堰”和“画乡”之间有游船相通,联票40元,包含大港头、堰头、画舫游船。相对而言,“古堰”更古朴宁静,“画乡”商业气息有些浓重。古堰画乡游玩时间为一天。丽水有十大旅游景点,包括被赞誉为“天然摄影棚”的仙都风景区和云和梯田等,建议住丽水市区,可先游古堰画乡,然后再一一游览其他景区。

□顾丽红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