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总啃“硬骨头”,职工满意我才开心
扎根服务站9年,仍觉“有滋有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8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啃“硬骨头”,职工满意我才开心

黄可
东城区东四街道工会服务站站长
 

黄可是东城区东四街道工会服务站的站长,主要负责组织建会、税务代征、劳动争议调解,可以说工会工作三大难啃硬骨头都由她负责,同时她还负责管理工会服务站、带新人的工作。2011年成为工会社会工作者,这个年纪轻轻的北京姑娘,便踏踏实实在工会最一线的岗位干了8年。

今年春节前夕,一名农民工找到街道劳动科,说工头拖欠自己的工资不给。那天赶巧劳动科的几名同志都安排了外出工作,可找上门寻求帮助的农民工兄弟也不能不管。“工会不是经常调解劳动争议吗”,这个工作就落在了黄可头上。而一个年轻女同志单独深入争议企业调解,还是头一遭。正值春节前一周,天气阴沉,空中还飘着零星的雪花,看着眼前被欠薪的求助者,黄可横了横心,跟他一起前往包工头所在地。

“当时心里也发怵。”黄可说。包工头的“办公室”在地下,手机完全没信号,对方看起来像个黑社会。“天寒地冻,当时特别能体会讨薪者的心情。”

包工头本来还想不认账,但黄可拿出掌握的证据,并沉着地解释清政策,最后跟工头说:“别让人家白辛苦那么长时间,欠的钱不多,给结了吧。”

1860元,当场微信结账之后,农民工兄弟就买票回老家了。

今年五一之前,13名园林绿化工人找到工会,说被拖欠工资5万余元。这其中既有只欠一天工资的,也有被欠20天工资的。黄可一个一个给要回。从开始处理到拿到钱,一共花费了5个工作日。但就是在这期间,其中一名被欠薪的农民工去世了。黄可把为他要回的3790元交到工头手上,带回村里,视频直播着交到去世农民工的爱人手上……

在劳动争议调解中,农民工一般都是散工,讨到薪水后就离开,后期案卷需要的签收材料、身份证复印件、笔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提供。对于工会工作者来说,这就相当于一件没有业绩的工作。有的时候调解半天,都不能算做工作量。

“并不能因为没有业绩就不用心去做,就算献爱心吧。”黄可说,“作为党员,也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入伏前半个月,黄可带着服务站的同事,横到边,纵到底,进行了辖区的送清凉服务。这个年轻姑娘,骑着三轮车、忍着腰伤,一家一家为会员企业送去清凉饮品。

当时,一家建会企业老板找来进行法律咨询,职工钻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维权索赔40多万元。黄可抽空,帮企业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并讲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顺利,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一半的损失。获得帮助后,老板再见到工会的人,态度都不一样了。

身为工会服务站的站长,黄可还经常给同事讲解如何为职工和企业“服务”。“工会形象好,就在于服务这一大优势,只有靠服务,才能赢得企业和职工的信赖。咱们的服务做得跟海底捞服务一样,你看咱们工会在大家心里什么样!重要的是服务意识。”

在不利情况下,把事情做到最回满。这个事更费点心。多一句嘴,多帮助下,让人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黄可经常提到自己是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她想,自己能影响周围一大片的时候,东四地区会员就能享有更优质的服务了。

“当初选择了干工会,就知道要将服务、维权结合在一起,做好本职工作,对得起工会工作者这个称号。”黄可说。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