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想当兵,那个时候如果看到谁有一个军用的黄挎包,就羡慕的不得了。”展览路街道办公室副主任张伦生说。
1987年,18岁的他终于参军入伍,圆了儿时梦想。从江苏到北京,从南方到北方,气候的不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的冬天太冷了,又干又冷。”可即便这样,无论冬夏,每天清晨,起床的号声还没响,他就会早早起来做卫生。他说,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太多,就是希望等大家都起床的时候,所有地方都干净了。“我清扫过的院子,一片落叶都不会有,宿舍的水泥地板都被我擦得锃光瓦亮。”
部队培养了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更磨练了他的意志。训练中,他异常刻苦,没有一颗草的操场上,头顶带刺的钢丝,身下是坚硬的石子,他一遍遍的匍匐前进,从没喊过一句累。
2002年,他从连级干部转业,来到西城区做了一名普通的城管队员。张伦生坦言,那段时期,城管的口碑并不好,正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又是从一名管理着几十人的连级干部,一下变成了城管队的普通队员,心里难免有落差,不过他及时调整了心态。“我告诉自己,我是从部队出来的,要服从组织安排,组织派我去哪里,就要扎根在哪里。”他斩钉截铁地说。
在执法工作中,他敢于向黑恶势力“叫板”。面对那些刑满释放人员,他从不畏惧。几年前,南营房菜市场、阜成门华联商场周边有刑满释放人员雇用社会闲散人员从事无照经营活动,并且多次阻碍执法。张伦生担任执法队队长后,带领队员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就拔掉了这些带有黑恶势力性质的“钉子户”。
2014年初,他被组织调整到展览路城管科第一执法队担任队长。展览路地区,除了有建于1954年,北京市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外,还有未开始疏解,号称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批”。“动批”上万个摊位、超过4万的从业人员,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也带来了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老百姓怨声载道。2011年,在百万市民问卷大调查中,这一区域更是列全市倒数第一。
张伦生上任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改过去粗放的执法方式,从细小抓起,有的放矢地开展执法工作,采取了整合执法力量、加大管控力度、调整上下班时间、加强巡查督察等措施。
“那时候,动批一般是早晨7点左右开始上人,进货的、运货的,有时候会截断整条道路。为了从源头堵住这一现象,2014年那一整年,我带领队员们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4点上岗,提前占领阵地。”张伦生回忆说。经过不懈地努力,年底,他们终于彻底摘掉了“动批”市场周边环境秩序在全市长期落后的帽子。由此,张伦生也得到了一个外号——“张铁人”。
“铁人”并非铁石心肠,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他一改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主张“温情执法”。他说,有些摆地摊的小商贩,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另一方面自身没有特长,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他们售卖的物品又符合人们的需求。但从整体上看,他们的行为,确实破坏了城市秩序,甚至影响了社会环境。面对这样的违法人员,他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他们主动离开。
2015年,一家临街商铺在店外经营烤肠,张伦生前去查看。烤箱摆放较高,他原本只是想将手搭在上面,方便与店里的售货员交流。不料,售货员反应过激,一下搬走了烤箱。张伦生的食指被烤箱翘起的边缘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的白手套滴落在地上。他到医院就医缝了5针,医生告诉他,伤口已经深到了骨头,幸好没有切断筋。事后,他了解到摊贩只有20岁,是亲戚刚刚带来北京打工的。于是,张伦生郑重地写下了一份谅解书,避免了摊贩受到进一步处罚。
在城管行业多年,张伦生始终牢记自己曾经的军人身份,敢啃硬骨头,勇做急先锋。2015年,“动批”开始疏解。他和队员们“打头阵”,参与了批发市场楼外体广告的拆除,营造了浓厚的疏解氛围。凭借出色的成绩,他先后获得西城区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军转干部、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先进个人。
如今,看到曾经的“动批”区域,低端批发市场转型为科技金融聚集区,已经调任展览路街道办公室副主任的张伦生,充满了感慨。他说,“再难的事情,只要勇于付出,就会有收获。”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