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醒醒吧! “伪孩子”别忘了 自己的责任
湖南一医院被指窗口低 群众需“卑躬屈膝”
13岁男孩走失两天被找回 曾换装染发躲避查找
主播吐槽取行李没人帮忙 引发讨论
福建武夷山一村庄 建“美德银行”
医学生夫妻摆摊炸油条 拒绝“炒作”标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9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醒醒吧! “伪孩子”别忘了 自己的责任

邰怡明 画
 

前不久,北京一交警在日常的巡查中,发现了一个酒后驾车的30多岁男子趴在车里在睡觉。眼看自己的违法行为就要暴露,该司机不停地求饶,理由是“ 我是一孩子”。这个1993年出生的交警,面对1991年出生的违法司机,一时无语。的确,如果1991年出生的是孩子,按照这个司机的逻辑推理,那交警岂不是“小小孩”了?

其实,这类老大不小的成人自称是孩子的举不胜举,以此对自己一些失当行为推脱。还有的父母,直接出面,为自己30多岁违法的子女求情,理由都是“他还是个孩子”。

好一个“伪孩子”!环顾周围,这类似乎永远长不大,拒绝承担社会责任的“伪孩子”何其多!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永远长不大的成年人,还格外偏好自称自己是“男孩”“女孩”。

这些年来很多成年人对“男孩”“女孩”的称呼无比偏爱,似乎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类故作矫情、泛滥的称呼,流行了多年,至今方兴未艾。这类称呼往往不是对少儿群体的专属称呼,而是几乎遍及了整个成人社会。

此时,如果你在大街上见到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女士大谈特谈诸如“我们这样的女孩儿”时,你千万不要“喷饭”和目瞪口呆。同样如果你在某个社交场合见到若干四五十岁左右,满脸胡须的男人在谈笑风生间,自称是某“邻家男孩”时,你也不要过于吃惊,因为这类大男孩还真不少呢。

如果你常看电视节目就会发现,在演艺界这种泛男孩、泛女孩称呼的现象尤其普遍。不少四十开外的男女明星和艺人,在舞台和荧屏上又是蹦又是跳,所用的语言和动作也都是奶声奶气、娇声娇气、嗲声嗲气。不过,由于这些人保养有方、驻颜有术,丝毫看不出岁月留下的痕迹。有个四十多岁的某电视台的知名女主持人,竟然在公共场合也会时常装扮成一个儿童,让人看了真是吓了一大跳。由于演艺圈和时尚界人士热衷“男孩”“女孩”的称呼,此风也迅速波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很多人到了三四十岁这样的中年年纪,也似乎不放松“男孩”“女孩”的称呼。不但自己总是以此标榜,也喜欢他人这样称呼自己。

众所周知,18岁就是成年人了。媒体对这些近乎“侵权”式称呼的人,不要推波助澜。不给这些“伪孩子”逃脱社会责任太大的空间。让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伪孩子”“伪男孩”“伪女孩”脱掉矫揉造作的称呼和心理意识的保护伞,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以及成年人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赵强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