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青少年近视高发期,成堆的暑假作业、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暑期培训把孩子紧紧绑在室内。与此同时,各种电子产品也轮番上阵,霸占着孩子们有限的闲暇时间。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近视发展得慢一些,想尽办法,如只让孩子学习时戴眼镜、购买价格昂贵的护眼灯等。那么,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视力有帮助吗?如何帮助孩子延缓近视发展?
误区1:只有学习时才戴眼镜?
事实:近视应及时并长期配戴眼镜
学习时再戴眼镜就行,这是流传最广的错误认识。其实,是否戴眼镜并不是影响近视度数加深的原因。戴眼镜是为了对近视进行矫正,不仅不会增加近视度数,还对近视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不戴眼镜反而会促进近视的发展,如果看东西一直是模糊的,反而容易使眼轴增长,近视发展更快。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近视镜戴上两三年要及时更换,现在很多镜片都是树脂镜片,会受到温度、照射的影响,出现老化的情况导致透光率下降。
误区2:护眼灯能“护眼”?
事实:对近视防控并没有太多价值
护眼灯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市场上的护眼灯虽然对眼睛无害,但对近视的防控没有绝对价值。部分护眼灯光线谱里可减少蓝光,减缓视疲劳,但对孩子来说,护眼的关键还是在于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加体育运动,减少用眼时间。
误区3:耳朵穴位贴能治近视?
事实:只是帮助按摩、缓解压力
耳朵上的穴位贴属于中医疗法,对治疗近视效果并不明显,只是帮助按摩、缓解压力。近视是人眼在放松,没有产生调节的基础上,平行光线经眼部整个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状态。想要摘掉眼镜,目前只能靠手术或角膜塑形镜来矫正,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不建议做近视眼手术。
误区4:电子屏对视力影响不大?
事实: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伤害最大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为了看清上面的图像文字,必须让眼睛睫状肌频繁调节运动,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视疲劳,而且眼睛长时间距离屏幕越近,孩子需要动用的眼睛调节力越大,越容易形成近视。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减少其使用的时间和次数,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误区5:孩子近视戴OK镜能治愈?
事实:去正规医院根据医生处方
OK镜也就是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的方式来治疗近视。虽然不能完全阻断近视的发展,也不能使现有的近视度数消失,却可以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辅助作用。
佩戴OK镜孩子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孩子8岁以上且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无眼部疾病、无眼部炎症等方可适配。目前,国家对OK镜有严格的监管,佩戴OK镜必须要有医生的处方。
误区6:吃猪肝能明目?
事实:含有维生素A可营养视神经
民间素有“吃猪肝明目”的说法,也有的家长认为多吃胡萝卜也能够帮助保护眼睛。这些做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胡萝卜、玉米等含有维生素A、叶黄素、B族维生素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可以帮助补充眼底维生素,起到营养视神经的作用。而维生素A又多储存于肝脏,因此“吃猪肝明目”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孩子的饮食要多样化,如果偏食严重,任何一个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对眼睛营养造成影响。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含有这些营养素的营养品,如提纯的叶黄素等。
误区7:戴太阳镜扮靓潮娃?
事实:6岁以下少戴太阳镜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戴太阳镜就是玩,样式好看就行,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在强光下瞳孔会缩小,暗光下瞳孔会放大。劣质的太阳镜防紫外线功能较差,颜色过深的镜片会使入射光强度降低,令瞳孔扩大,此时没被阻挡的紫外线更容易损伤眼睛。
实际上,6岁以下儿童非强光线下并不适合戴太阳镜,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这是因为孩子的视觉功能还未发育成熟,需要更多的明亮光线及清晰物象刺激,戴上太阳镜眼底黄斑区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会影响视觉发育。
误区8:宝宝眼睛水汪汪是好事?
事实:注意小细节及时就医
眼睛过于“水汪汪”可不一定是好事,一直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很可能表明这是眼睛存在一定疾病或病变,这可不能小视。
比如宝宝眼睛水汪汪的同时,伴随眼屎变多,可能证明他的眼睛有炎症,最常见的就是泪道堵塞或者结膜炎。如果孩子出现频繁眨眼、眼睛水润的现象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发生倒睫的症状,这时睫毛就会“反其道而行”,一直向眼睛的方向生长,还有可能刺向眼球。
所以,妈妈们不要沉浸在别人的夸奖之中,要及时发现宝宝们眼睛的问题,及时就医。(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