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作为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了些许清凉。去游泳池游泳已成为很多市民选择的最佳纳凉方式。泳池为公共场所,泳池中的水直接接触皮肤,如果不注意游泳时的卫生、安全以及使用科学的方法,就会诱发一些常见疾病。
腹泻:泳池中的“高发病”
游泳后腹泻,除了受凉等原因外,也可能是池水进入口腔,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公共游泳池的池水中难免会隐藏一些会引起腹泻的细菌,一旦游泳时呛水或吞水,细菌就会进入体内。虽然现在游泳池里的水都消毒,但仍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微生物,大多数细菌在几分钟内被常见的泳池消毒剂如氯或溴杀死,但隐孢子虫是一种可以在适当的氯化水中存活7天以上的细菌,这是泳池暴发腹泻的主要原因,更何况一些游泳者本身也可能携带病菌。
对策:生病腹泻时,不要去游泳;进入水中之前淋浴,在淋浴中冲洗1分钟有助于清除身体上可能存在的细菌;游泳时,不要吞水,每1小时带孩子去洗手间。
眼部疾病:泳池中的“常客”
我们口中的“红眼病”,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急性结膜炎,在每年6到8月的感染率是冬天的两倍,发病者大多是经常游泳的人。而红眼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就是接触,它的传染性强,发病快。游泳池的水、沾到病毒的手、毛巾都可以成为传染红眼病的罪魁祸首。此外,沙眼病原体也会通过游泳池水作为媒介,使健康人群患上沙眼。
对策:想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游泳者首先要戴好泳镜,保护眼睛,泳镜的必要性不用多说,不仅增加游泳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预防眼部疾病;其次,眼部不适,学会处理,游泳后眼部有异物感,痒感和其他不适时,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正确的做法是清洁手部后,用专业的洗眼液清洗眼部,避免手上的细菌进入眼睛,清洗后还不舒服的话可以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如果长时间没好转,还伴有黏性分泌物时就要注意及时就医了;此外,万一你一不小心患上了眼部疾病,也要记得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去公共场所游泳。
皮肤疾病:泳池的“大老虎”
各类皮肤病也是泳池畔的高发传染病之一。由细菌感染的脓胞疮一旦破裂,细菌进入池水,健康的人接触到就会立马“中招”。一些皮肤浅层的真菌,比如脚气、股癣、灰指甲都会通过拖鞋、毛巾等媒介蔓延,给皮肤健康带来隐患。
对策:皮肤接触总不能避免,那要怎么阻止皮肤病传染?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水质有保障的游泳池。很多泳池管理人员会在入口处标出当天的泳池环境、水温等信息。下水前,游泳者也可以注意观察池水是否清澈,有无杂物,时间上应该尽量做到避免游泳高峰期下水,防止人多加大感染的几率。
锻炼过度:“游泳肩”找上门
肩旋转袖筋腱炎在医学上也被称为“肩袖损伤”。人体的肩膀可以运动,全靠肩旋转袖完成,它由肌肉加筋腱组成,形状似衫袖,所以称为肩旋转袖。在正常状态下,此关节会活动畅顺,但由于这些筋腱间的虚位非常狭窄,如果筋腱过劳,或有发炎状况,就会肿胀起来,当肩膀进行游泳等活动时,这些肿胀的筋腱就会顶住附近的骨头而互相摩擦,产生疼痛感。
对策:如果市民在游完泳后出现肩部痛楚,就要小心,这说明可能已有发炎情况,游泳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适度适量,尤其是中老年人士更不可勉强,毕竟年龄大了,身体机能退化,筋腱的弹性相对较弱,出现伤病的几率也更高。
保护耳朵:防止诱发中耳炎
夏季是中耳炎的高发季节,市民如果游泳姿势不当,有可能诱使中耳炎复发。一些患者因为以前患有慢性中耳炎或鼓膜已经穿孔,游泳时也不注意,水就会直接进入中耳道,使中耳潮湿,这样细菌繁殖生长,就容易产生炎症。即便是以前没有得过耳病的人,在耳朵进水之后,耳内压力发生变化,也可能使鼓膜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炎症的发生。
对策:有中耳炎等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选择游泳,健康人在耳朵进水后,也应该及时想办法把水排出。(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