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人的名校情结,似乎根深蒂固,前仆后继,广为扩散。这不,前些日子我刚看完清华大学起诉众多的名为“清华幼儿园”事件,因为这些幼儿园都是傍清华的名,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而构成的侵犯高校名称权。紧接着,这几天又看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重庆忠县一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全部以高校校名命名,包括浙大、北大、清华、牛津等知名大学。如311,清华大学15-16床,306,南开大学01-03床,304,浙江大学04-05床。
院长回应称,初衷是对新生儿的祝愿。而那些住院的病人家属,面对这些以名校命名的病房,也很坦然。当医院方得知这些病房的名称侵犯了名校的名称权之后,立刻进行了整改。似乎也觉得这样不妥。不过,这种另类起名的事例,在如今的社会生活里屡见不鲜,其实也充分反映了不少人的名校情结。
想让子女考上名校,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妥。为了不让孩子从小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对那些打着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命名的幼儿园情有独钟也是一种十足的精神安慰和寄托。名校梦不是喊来的、祝福来的,需要众多的学子从小就矢志不移、刻苦学习。如果某些家长片面地以为,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是在清华幼儿园长大,甚至连出生病房都是北大、清华,这样的人生“彩头”不错,会给孩子增添福分,那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了。这样的结果,与子女最终是否考上清华、北大实在没有一点关系。
凡是对人才的成长不抱有任何偏见的人都知道,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像北大、清华这样响当当的世界级名校并不太多。不可能每个学子最后都能上名校。名校固然在成才方面更快一点,但是非名校也照样能够成才。是金子在哪里都闪光,英雄也莫问出处,这本来都是常人共知的道理。只要“咬定了青山”,锁定了人生目标,早立志,找准人生突破点,最终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在哪个领域都能成才,在哪个高校都能领先。
名校情结本来没有对错,关键是需要抱着一颗冷静的平常心,认真审视自身。能上名校当然好,没有上到名校也无需气馁,毕竟,人生还有很多机遇。最可怕的是,很多家长自以为,子女从小就在名牌幼儿园入托,在有名的小学、中学上学,将来子女肯定会考入名校,这个成功的概率不是没有,但是,名校资源本来就有限,还是需要根据子女的个人意愿和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如果把名校情结当做“非他莫属”,那就近乎迂腐了。毕竟美好的愿望和现实生活,往往会有很大的落差。当这种落差到来之际,如果理性地选择,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