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晓林精神”成为青工 勇攀技术高峰的引擎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6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巨晓林
“晓林精神”成为青工 勇攀技术高峰的引擎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的巨晓林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参加工作32年,他先后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4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编撰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一书,被作为实用型工具书配发给每一位接触网工;他实现了从一名农民工到“专家型工人”的跨越,先后荣获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爱企立功标兵”、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技能大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被国家监察委员会聘请优选为第一届特约监察员。作为新时代知识型农民工“榜样”,巨晓林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1962年,巨晓林出生在陕西岐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考落榜后因为贫穷,他不得不放弃复读,回家务农。一直以来,巨晓林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读大学,另一个是当兵。然而,家庭贫穷且身高只有160厘米的他,让这两个“梦想”都相继离他而去。1987年的3月,得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招收农民工的消息,他辞别亲人来到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的一名接触网工人,这一年他25岁。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再形象点儿说,整个接触网就像是罩在火车轨道上空的“蛛网”,是由矗立在铁轨两边的支柱提供其所有的电力系统支撑的。就是说,接触网的施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施工人员在高空进行作业。个子矮,手臂不够长,成了巨晓林干活儿时的“短板”。

为了弥补短板,巨晓林开始如痴如醉地学习技术,师傅只要说上一次,讲上一次,甚至是随口提上一次,巨晓林都马上掏出小本记下来。仅此还不够,他知道他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就跑到附近的书店里买了本《电力学》,开始每天晚上学起来。师傅林鸿看他如此好学,很是欣慰,给他带来了《接触网》《接触网知识问答》等工具书。

那个时候,巨晓林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施工再苦再紧张,他都坚持每天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和晚一个钟头睡觉。每天挤出来的这两个小时,就是他思考问题做笔记和读书学习啃书本的时间。有人夸赞他:“巨晓林学技术那叫玩命,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巨晓林慢慢在施工中进行一些技术革新,省时又省力,工友们有什么难题都爱找巨晓林帮助解决,他们送了巨晓林一个外号——“小巨人”。巨晓林先后研发和革新工艺工法4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填补国内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空白

巨晓林先后参加大秦线、京郑线、京秦线、哈大线、石太线等几十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他喜欢写诗,喜欢画画,更喜欢将工作中的经验方法记录下来;几十年的工作中,他整理了70多本、23万余字的笔记。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巨晓林所在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看到一些新来的工友学习接触网技术有点吃力,巨晓林萌生了编写一本《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的想法,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早一点成为铁路电气化施工的骨干。写书对于巨晓林这个高中生来说谈何容易?有人说他是自找苦吃。巨晓林听了并没有气馁,因为他心里始终揣着一个梦想:“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单位领导、工友们和亲人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巨晓林终于完成了《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的写作。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组织有关专家对书稿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精心修改,编印成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

2012年11月8日,巨晓林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2014年12月,他补选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5年4月,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然而,走下领奖台、远离聚光灯,收起奖状、穿上工装,他还是那个憨厚朴素的铁路接触网工人。

如今,巨晓林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第三册“高铁篇”已经成书,书中涵盖了共计39项工艺改进,所有工艺都在合福客专施工现场采用过。2012年2月“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电气化局一公司机关挂牌成立。数年来,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极大助力了企业的发展。

“晓林精神”成为创新的灯塔

作为新时期农民工楷模,怎样充分发挥巨晓林的模范带动作用?在这方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费了不少心思。中铁电气化局大力弘扬以“忠诚、实干、创新、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晓林精神”,构筑了独具特色、与时俱进的“晓林精神职工文化”体系。集团深入开展“弘扬晓林精神,争当大国工匠”主题实践活动,在施工现场和项目部驻地设立“晓林精神”文化墙、宣传栏,用“晓林精神”教育和激励全体职工为实现“人和业兴 企强工富”的电化梦不懈奋斗。

“巨晓林是我们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成长起来的优秀农民工劳模,我们在整个集团内部,以巨晓林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成为总室,还设立了众多的创新工作分室。”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宋连持告诉记者。

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孵化出了一大批成果

宋连持说,创新有工具的创新、工艺的创新、还有施工组织方法的创新,把巨晓林劳模创新工作总室作为一个平台,鼓励重点项目部以技术骨干为核心,争创建立创新工作分室,掀起了技术革新的比拼热潮。“如今,经过我们集团工会考核、命名、挂牌的,已经有50多家创新工作分室。这极大促进了巨晓林榜样作用的发挥,推动了全集团的技术革新,这对定位电气化铁路施工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的发展来说,有着莫大的助推力。”

作为新时代知识型农民工楷模,对于这些荣誉,巨晓林深情地说:“这么多年,我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成长起来,多亏了企业的培养,我虽然长期在外,但企业经常去我家里慰问,给了我及家人最多的温暖,真的是非常感恩企业。如今我成为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我更要积极履职,为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民工兄弟的发展进步奔走。”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