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开封府,威严的石狮分立府门两旁,一串红灯笼挂在高高的旗杆上,巍峨雄峻的城楼上,报时鼓、报时钟、日晷、高表、漏壶等传统计时设施应有尽有。两边通道上立有“承流”“宣化”两座牌坊,城楼两侧建有“奉召亭”和“颁春亭”。奉召亭是公布朝廷的诏敕指挥的地方,颁春亭则是州县颁布劝农诏敕政令之所。
小时候听评书、看大戏或观皮影,从中了解到北宋开封府包公包大人的许多故事,对包公的刚正不阿充满了敬畏之情。近日到河南旅游,开封府自然成了此行中的重要一站。
据介绍,旧的开封府已随开封古城被泛滥的黄河泥沙掩埋于地下,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北宋开封府衙为原型重新建造的主题文化景区。建筑形式是依照北宋李诫的建筑技术专著《营造法式》修建,以开封府门、仪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两边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布局规整,庄重典雅,让这千年府城重现魅力。
“开封府题名记碑”上,清楚地镌刻着北宋自建隆元年至崇宁四年的147年间,担任过开封府尹的183人名单和任职时间。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三月至嘉佑三年(1058)6月,包拯出任开封府尹,立朝刚毅,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后世将他视为清官的化身。这块碑自北宋时期就立在开封府衙门前,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经历过多次的黄河水患和府衙变迁传承至今,斑驳的碑身上留下了历史厚重的剪影。在183位府尹中,包拯的名字只剩下浅浅的笔痕。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宋人周密在《葵辛杂记》中记载:“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包公死后被朝廷谥号“孝肃”,这里不用其名而称其谥号,有尊敬、仰慕之意。一个刻在石碑上的名字都被百姓如此厚爱,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包青天的敬仰之情。
府中主要景观均为仿宋建筑,飞角翘檐,布局巧妙,低廊曲廻,曲径通幽,加上明镜湖等辅助景观,体现了宋代园林式建筑的和谐之美。
开封府中的最高建筑为32.99米的清心楼,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飞檐重重,富丽堂皇,处处彰显出宋代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清心楼里竖立着高3.8米、重达5.6吨的包公铜像,手拿状纸,神情凝重地目视前方,显示出包公持正刚毅、为民解忧的凛然一面;两边墙上镌刻有包拯的《言志诗》和宋真宗戒谕文武百官的《清心七铭》。二楼而上,还有开封府历任府尹的生平记事与政绩、开封府内重大活动的微缩景观和一些宋代服饰展示。登上清心楼顶俯瞰全城,开封府型制方方正正,让人从中感悟到脚踏实地、刚正做人的道理,耳边仿佛响起包公视为座右铭的言志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藏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一字一句振聋发聩,令人精神振奋,心旌摇曳。
从开封府出来,丝柳下的包公湖泛起圈圈柔波,象征着法律尊严的獬豸图浮雕墙默然静立在湖边,与庄严的开封府城城门遥遥相对。游览开封府,看到的是宋代建筑精湛的艺术展示和古时特殊的官衙文化,探寻到的,是在以包拯为代表的为官清廉、一心为民的贤明府尹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中华民族精神。
□李笙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