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字里的 父亲
父亲传下来的 家风
亲爱的父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传下来的 家风

 

父亲去世多年了,我却常常想起他,有时甚至在梦中遇见他。父亲离世那年我42岁,我那时只是感到他在我便有所依靠,并不曾多想怎么来好好孝敬他。我是怎样地追悔不及啊,父亲是给予我生命、养育我的人,可憾他也是我生命中太匆匆的过客。

父亲早年历尽苦难,命运多舛。他于1935年出生于武汉市,当时日军侵略中国,时局非常混乱。一天,3岁的父亲随他的母亲到汉江边去洗衣服,母子二人随即被人贩子拐卖至江汉平原中部的天门市。母亲卖给人作填房,父亲卖给附近乡绅做养子,帮他家放牛。8岁时生母去世,小小年纪的父亲便成了茫茫大平原上的一株独苗,辗转山区。解放后,孤苦伶仃的父亲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进入手工业联社学打铁的手艺,后结婚成家。

因为童年的这些苦难的经历,父亲特别懂得珍惜和感恩,他教育我们珍惜新社会的幸福日子,好好读书。1983年春节前,父亲带我们到平原去看望养父母,他伫立在老家后园的檐下,凝望辽渺无际的江汉平原,满眼泪痕忆述他的生母和孤苦的童年,他说,我也很感谢我的养父母,在那个年代,不是他们收留我,我早饿死了;你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要珍惜感恩,好好读书,回报社会。

有一次,父亲带我们到山中砍柴,看到路上横着一些刺树枝,路人都是绕开行走。父亲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刺条一一捡起,丢到路边的刺丛里,他对我们说,你们看看,举手之劳,以后别人走路就方便多了,待人做事,一定要多为别人想想,多做善事。

父亲总是对自己打铁的工作精益求精。他喜欢思考,总琢磨着如何掌握火候等规律,琢磨不同钢铁的特点性质,并喜欢向同行请教,努力把铁器质量打制得更好。加上父亲又讲诚信,从不欺瞒顾客,因此十里八乡农民都喜欢他打制的铁器,产品供不应求。受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们孩子也养成了创新敬业诚信的品格,使自己具备工匠精神,读书时也勤奋扎实、好钻研,工作中创新进取。

父亲到了晚年,愈加思念他的生父生母和远在武汉他出生之地的家,几回梦里回到生身父母身边,泪水打湿枕巾。他盼想找到或许已经早逝去的生父的坟茔,他计划将生父生母的坟茔都迁葬到身边来,他叮嘱在他死后将骨灰安葬在父母身边。

2009年,一直寻亲未果的父亲抱憾离世,但父亲传下来的优良家风世代相传。现在,我们的孩子有的做新闻媒体工作,有的在大医院做医生,有的在大企业做白领,有的从事科研工作,他们把美好的家风都带到各自的单位,勤勉朴实、善良乐观、知恩感恩,待人友善真诚,工作优秀出色。

□李甫辉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