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毛泽东号”机车精神73年来熠熠生辉,传播四方。
1946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和谐3D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六代机车共经历五次换型,安全行驶千万公里,被誉为“火车头中的火车头”。与前几代相比,新机车最本质的区别是货运变客运,速度更快,是可以达到时速160公里的客运电力机车。升级后的新机车将长期担任京广线北京至长沙间T1/2次旅客列车牵引任务。记者日前来到“毛泽东号”机车组,探访机车的维护人——
上午10:30,“毛泽东号”机车缓缓驶入丰台机务段专属车位上。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车载设备运行情况,工长朱晓健、技师文乔林、大学生杨创等人早早地等候在检测台位上。“这趟车设备怎么样?有没有异常?”朱晓健向刚刚走出机车的乘务员问道。
在悬挂好安全警示旗后,朱晓健俯下身子,手拿检查工具和带有录相功能的检查手电,开始逐个对光电速度传感器防松措施进行检查,绕机车检查一周后,朱晓健打开仪表,和文乔林开始测试接收线圈电阻值。
“我们得对机车标签、接收线圈等车下设备都看一遍,看看安装绑扎牢固不牢固,防水、开口销等好不好”,朱晓健边说边钻到了地沟里。
6月的天气已经很热,当朱晓健从地沟里爬上来的时候,已是满头汗水,左脸颊上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一道黑泥,“走,上车”。
朱晓健带着杨创爬上机车,开始进行主机功能试验和检查,并将本次检测记录文件转储上传。在狭小、闷热的设备间里,两个人转身都有些困难。
“车上的活儿干完了,这是日常检测,一会儿数据分析工区还要对运行数据下载分析;有时遇有线路施工,为使车载设备数据符合开通要求时间,我们要提前赶到长沙才行,等机车长沙入库后进行数据更换”,朱晓健说,“每次看到‘毛泽东号’平安归来就是我们哥儿几个最开心的事了”。
经过朱晓健和工友们检修过的“毛泽东号”第二天又要踏上征程了。当您身处列车之上感受着安全快捷、舒适平稳时,是否也体会到了车载信号工们的汗水和努力呢?在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们洒落的是珍珠般的岁月年华,收获的却是自豪和成就。“用汗水换质量,用制度保安全”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他们誓将“毛泽东号”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 彭程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