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排头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9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区域卫生事业
排头雁
——记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兴区人民医院院长马秀华
▲马秀华(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接受表彰
▶马秀华(前排中)向美国专家介绍专家门诊情况
马秀华(中)对妇产科年轻医生进行业务指导
马秀华(右一)正在抢救危重孕产妇
马秀华(右)为医院星级服务人员授牌
 

一件白大褂、一颗仁爱之心,一晃33年。她,攻克了大兴区妇产科领域的多个难关,挽救了多位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更见证了大兴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飞跃。她就是大兴区人民医院院长马秀华,妇产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马秀华的带领下,大兴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从普通学科升级为区级重点学科,填补大兴区妇产科诊疗技术的多项空白。她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崇高的医疗事业,谱写着救死扶伤的人生篇章,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人员,维护着医者的圣洁和荣誉,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执着。

接诊门诊患者20余万人次,万例计划生育手术无事故

1986年,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马秀华被分配到大兴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33年。

在专业技术方面,马秀华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群众认可度极高。她能完成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阴式手术、介入手术、四级腔镜手术以及产科急危重症的诊疗,且万例计划生育手术无事故,接诊门诊患者20余万人次。作为大兴区卫生首席专家,手机号码向患者和全区医生公开,并保持24小时畅通。

1998年-2013年,马秀华担任妇产科主任期间,她带领科室开展新技术,拓展服务能力,基本做到妇产科疾病治疗不出区,科室从普通学科做到区级重点学科,填补大兴区妇产科诊疗技术的多项空白,科室从51张病床逐渐扩建到目前142张床位的妇儿综合楼,形成产科、妇科、计划生育亚专科建设及妇科肿瘤、腔镜、内分泌等专业组建设,成为全国100家首批PAC(流产后关爱)挂牌单位之一,马秀华带领科室先后获得北京市计划生育手术万例无事故先进单位、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作为重点学科带头人,马秀华以大兴地区妇产科整体医疗水平发展为己任,提出了“大妇产科”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大兴地区所有妇产科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危重症抢救横向协作、开通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明显降低大兴地区危重孕产妇死亡率,多次获得市级危重孕产妇评审的奖励。

期间,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她成功为SARS密切接触患者行剖宫产手术。2005年,她赴美国做访问学者,专业技术日渐精湛,成为妇产科队伍中的“当家花旦”。 2011年,急诊转入一例重度胎盘早剥的患者,患者生命垂危。马秀华带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了近20个小时不休不眠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并保住了子宫,患者家属表示恩情永生难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领衔名医工作室,培养出大批优秀医务人员

一边是繁重的临床重任,一边是大量的学术研究,33年来,马秀华始终紧随形势专注妇产科课题研究。她主持、参与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都全科医学研究专项课题、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近五年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4项科研成果获得区科技进步奖和软科学奖。

马秀华在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同时,还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首发课题《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新生儿感染及常见病原体的特点,制定防控措施,使感染率明显降低,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她先后援建采育卫生院、榆垡卫生院、北臧村卫生院等下级单位,并连续举办九届北京地区妇产科学术交流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交流,紧跟妇产科的国内外发展新动向。

近年来,大兴区卫计委和区工会成立的名医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马秀华积极发挥首席专家、名医工作室领衔人、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的优势,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方式,指导和带动大批基层妇产科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提升。

随着国家对于全科医学建设的深入,2011年,马秀华又投入到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作为妇产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马秀华顺利培养研究生6名,培养出的研究生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一等奖学金,陆续成为区域内管理、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骨干。助理全科医师(“3+2”)规范化培训是北京市首推的试点性工作,而马秀华担任联合教研室主任,负责规划、落实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连续5年牵头10家教学单位组织“3+2”临床综合课程集体备课,并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科学研究,成果荣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敢走创新路线,区域医疗综合救治能力大幅提升

作为大兴区卫生首席专家,马秀华在担任科主任期间,带领科室开展新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使妇产科疾病治疗基本不出区,科室也从普通学科发展成区级重点学科。

在马秀华的带领下,大兴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手术,并在区内率先开展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用于治疗压力型尿失禁,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大兴区妇产科诊疗技术的多项空白。妇产科也从51张病床,逐渐扩建到了现今拥有142张床位的妇儿综合楼,并成为全国100家首批PAC(流产后关爱)挂牌单位。

如今,担任医院“一把手”的马秀华,工作的重心已由临床一线转为了行政管理,除了每周坚持专家门诊坐诊和复杂疑难病例讨论外,她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医院的管理建设上。创新机制,成为马秀华最为坚定的管理路线。“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不单单是科室扩大、仪器先进,而是要通过创新机制、整合学科,来不断提升区域医疗综合救治能力。 ”马秀华坚定地说。

目前,大兴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建立影像诊断为基础、内外科联合诊疗的肿瘤会诊平台,缩短诊疗路径,节约诊疗成本;建立门诊联合会诊机制,解决老龄社会疾病复杂的有效救治问题、病人多次往返问题及围手术期管理问题。同时,推进区域影像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区域影像资源的互联互通。

此外,还全面托管榆垡镇中心卫生院、北臧村镇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带动提升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分级医疗奠定基础。建立问题管理台账制,强化效率,持续改进。强化院前急救,探索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与机制,开通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增强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做好区域应急保障。

马秀华说,所有的创新和不断的健全机制,都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和“持续改进”的宗旨下贯彻的,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职工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在对患者细腻的关怀和对职工的关爱行动中。

对于未来,马秀华表示,她愿继续当好这个“排头雁”,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基层百姓,同时培养一支知识储备丰富、创新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过硬的高品质人才队伍,将大兴区人民医院打造成京南地区具有三级甲等医院水平的技术领先、学科带头、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

□本报记者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