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位于香山脚下,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为两处。一处在香山路南侧,隶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简称“南植”。一处在香山路北侧,隶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简称“北植”。中科院北京植物园以植物学研究与植物标本收集为主,其展览温室收集展示了2000余种(含品种)热带及亚热带植物。
乘360路公交车在北京植物园站下车,从“南植”西侧大门入园,一路向东,不到十分钟便来到展览温室前。步入其中,最先进入眼帘的是“四季花厅”。这里汇集了四季之花,是展示时令花卉的大厅,入口两侧是艳丽的尼古拉鹤望兰,正中则是一座由狐尾椰环绕的小型音乐喷泉,其上方悬挂有大型花球。两侧甬路旁是几株高大的棕榈树,置身于此,顿觉一派生机盎然。
沿着温室内曲折的小径,漫步而行,静静地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热带及亚热带植物,依次游览了棕榈室、阴生植物室、多肉植物室、水生植物室、果树室等。
来到多肉植物室,只见这里的游客众多。或许时下栽植多肉植物正在流行,所以这里展出的数十种多肉植物为人们所青睐。仔细观赏那一株株形态奇特的多肉植物,种类繁多,小巧玲珑,或花、或毛、或刺、或棱,给人一种新奇的趣味感。
进入水生植物室,只见数十朵王莲浮于水上,叶面光滑,叶缘上卷,犹如一只只浮在水面上的翠绿色大玉盘。这种植物原生长在南美洲,外形是近似的圆,直径最大可达2米,故有“莲花之王”的美誉,由此也就有了“王莲”之名。
棕榈树绿意盎然,最能展现出迷人的南国风姿。当置身于棕榈室时,仿佛有一种身在南国的感觉。这里的棕榈树虽然生长与温室之中,依然是树势挺拔。它的主干是圆柱似地形体,无数的枝条旁逸斜出,叶子如同打开的折扇,它的叶顶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刃,让人只能远眺,不可近窥。剑叶里三层,外三层,极力向外、向上伸展,布局配合甚是协调,活脱脱蔓延成一把立体的绿伞。它葱郁的绿给人怡然的安静,清新的气息给予舒逸的感觉,心情便豁然开朗了。由此想到宋代文人梅尧臣的那首《咏宋中道宅棕榈》:“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拥蘀交紫髯,岁剥岂非仁。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
不经意间,寻至到菩提室,一株葱郁的菩提树矗立于门内。久闻“南植”有一株从当年佛祖坐禅的那棵菩提树上分植出来的菩提树,而今一见,心中顿生敬仰之意。
菩提树有“佛门圣树”之称,原产于印度。“菩提”本是梵文音译,意思为觉悟、智慧。佛教有“菩提圣树在哪里,佛陀就在哪里”之说。
眼前这棵菩提树来自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陀成正觉之地的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市近郊的菩提伽耶。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当年佛祖坐禅的那棵大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幼苗,高15厘米,有5片叶子,装在一个紫砂盆里。当时由周恩来总理以隆重的仪式接受,安奉在北京。随后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并一再嘱咐,这是从当年佛祖坐禅的菩提树上取下枝条培育出的幼苗,为菩提之本,是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要备加呵护。植物园的领导特别重视,将其植于温室内,并责成专人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都请这棵圣树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膜拜。
“文革”期间,北京植物园建制撤销,科技人员遭遣散,园址改为农场,而温室中的珍贵植物有的被送人,有的被京城的一些公园移走,那棵生长旺盛的菩提树也遭厄运,被迫离开植物园。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移植到一家园林单位的温室里,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十年浩劫之后,北京植物园多方寻找这棵菩提树,最终把它找到了,并重新移植到温室中。而今几十年过去,当年的幼苗已有5米多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并结了果实,成为热带温室中的名贵佳木。它是国内唯一一棵从当年佛祖坐禅的那棵圣树分植出来的,为正宗菩提树,所以备受佛教人士的珍重,时有信徒前来膜拜。
也许是巧遇,正当我仔细观赏这棵“佛门圣树”时,有一位游客来到菩提树前,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双眼合闭,默默膜拜。如此之虔诚,令人敬畏。
伫立菩提树下,使人发心于菩提,伏心于菩提,明心于菩提,豁然开朗,仿佛有一种顿觉顿悟之感。
□户力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