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清华大学打造的类脑计算中心神经形态类脑芯片“天机”, 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北京大学学者研制出石墨烯单晶晶圆批量制备装备,年产能可达1万片……来自北京的诸多重磅基础研究成果在北京科技周亮相。记者了解到,2018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之首,基础研究经费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约15%左右。
北京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光连介绍,2018年,北京市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已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关键技术平台,组建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支持科学家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其中,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组建了由诺奖获得者等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委员会,推进共建单位科研人员“双聘”科研设备“共享”,已兼聘科研人员94名;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已正式引进10位PI(研究员)和6位技术中心主任,公开遴选了首批56名脑科学中心“合作研究员”。
同时,本市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安全、医药健康、量子信息等领域优势,积极推进原始创新战略布局,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服务航空发动机、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在京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