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一项项教育民生工程的落实,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这些成绩的背后蕴藏着那些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和无私奉献。今起,本版开设《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专栏,展示本市部分优秀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迹。
《就义歌》《秋收起义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5月8日9时,北京师范大学教八楼409教室里传来或激昂或欢快的乐曲声。这里正在上的不是什么音乐赏析课,而是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熊晓琳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准备的课程《音乐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传承文化,重温历史》,把思政理论用音乐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
通过红色歌曲来回顾新中国70年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是熊晓琳开办这门课程的初衷,为此她准备了70多首红色歌曲,串联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阔历程,根据授课的历史进程安排相应歌曲。她时而讲述历史背景,时而描述歌曲的创作故事,时而清唱几句,丰富课堂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熊晓琳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7年,是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获得过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她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教案,以及全国第一套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书,担任主讲教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精品课。
如何让抽象的思政理论走进学生内心,为他们真正接受,曾被评为北师大“最受本科生和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的熊晓琳有独到经验。她开设了多门课程,擅长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有机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新农村建设”等主题会用身边例子和网络热门话题来阐述,融合教师的专题讲解、学生的课堂讨论和主题发言,从深度和广度拓展教学内容,通过“讲政治、讲科学、讲故事”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她的课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把音乐舞蹈素材运用到课堂中,为此她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500多首红歌资料库,让学生眼前一亮。她说:“既然不能让学生变老,那就让我变年轻,用学生能适应的方式去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一学生魏爽说:“听完这些歌,心里暖洋洋的,升起一股干劲。这些历史离我们太久,光看文字无法带入,但通过看视频和歌曲这种鲜活的方式,我更加容易理解了。”
在学生葛欣冉看来,“家国情怀本来很抽象的词,但以歌曲来展现具体内涵,易于让我们接受。不仅本专业的学生爱上,很多外系学生都会慕名而来。”熊晓琳讲授的课程是北师大的“抢手”课程,在注册课程时总是第一个被抢完。
“熊老师让人如沐春风,她把深厚的理论用家常话娓娓道来,很接地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沉浸在课堂中。”研二学生王玲玲上过熊晓琳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的课,感叹“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能这么上,我以后当老师也会借鉴她的经验。”
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从2013年起,熊晓琳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每年北京高校新上岗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任务,学员们称这是北京思政课的黄埔军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500名新上岗教师接受培训,满意率为100%,这些学员已经成为北京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有生力量。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