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在北京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市委书记蔡奇,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发表重要讲话。当天下午,大会12个代表团即分别开展了讨论,热烈讨论市委和全总领导讲话精神,代表们一致表示,市委和全总领导的讲话高屋建瓴,开放大气,高度肯定了过去5年首都工运事业的新成就,对首都工人阶级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出殷切期望,对进一步推动首都工会改革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听后让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
不少代表在讨论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落实好市委和全总领导的讲话精神,以知行合一的方式推进工作,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展现新作为,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
五年成就 来之不易
“蔡奇同志和李玉赋同志的讲话站位高,定位准,思路新,总结实,开阔大气,整个讲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对北京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依归,立足大时代,透过大视野,回应了首都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要求,反映了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的关切。听后让人倍感振奋。”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李会增代表表示,“市委和全总领导对过去5年来首都工运事业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首都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取得的经验给予充分赞许。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又是一份担当作为的责任状,更是一份砥砺奋进的任务书,作为工会代表,我们深受教育鼓舞。”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蒙曼代表说:“听了市委和全总领导的讲话,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市委和全总领导对首都工会工作奋发有为、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均予以充分嘉勉。他们的讲话都围绕着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展开,都寄托着对首都工运事业的殷切期待。”
“五年来,首都工会工作一直走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路上,让广大工会工作者有奔头、有盼头。”海淀区海淀街道办事处工青妇办公室负责人、工会工作负责人、妇联副主席索芦帆代表表示,市委和全总领导的讲话提纲挈领,将基层工会工作者平时点滴的工作汇聚成了广阔的海洋。她在讨论中向广大基层工会工作者倡议,应该共同探索、凝心聚力,寻找把好企业与职工脉络的方法,让企业负责人敞开胸怀加入工会大家庭,让职工需求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不负期望 砥砺前行
“聆听了蔡奇同志和李玉赋同志的讲话,我深深感到工会工作确实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也需要恒心与毅力,必须精益求精,常抓不懈。”东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先勇代表表示,“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工会干部在政治认识上,首先要明确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团结与凝聚职工,特别是要加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职工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这部分的职工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把党和工会的基础工作夯得更加牢固。”
“市委和全总领导的讲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延庆区总工会主席郭永华代表表示,“作为工会干部,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怎么带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工会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本领,团结广大工会会员,实现首都工会的目标与任务。”
顺义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小彤代表是一位90后,她说:“投身工会工作以来,我经常思考90后能做什么?怎么做?上午听了蔡奇同志和李玉赋同志的讲话,感到受益匪浅。我们青年工会干部要具备很强的政治敏感性,特别要加强思想政治能力和工会实务能力,既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能做好普惠性服务。”
在大会讨论中,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经历的基层工会干部们纷纷承诺,将不辜负市委和全总的殷切期望,继续提高业务素质与能力,真抓实干,深化改革,突出创新,以扎实工作推进首都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满怀信心 再谱华章
刘洋代表是九一先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在聆听大会开幕式领导讲话的过程中,他手写记录了好几页。“作为非公企业职工代表,我会把市委与全总领导的讲话精神完整地带回到基层去,让更多的年轻职工了解和认识工会组织与工会干部。我相信,工会组织在未来将赢得更多青年的心,首都工会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年轻职工将在工会组织的凝聚下,听党话,跟党走。”
扎根保安行业20余年的黄家柱代表则表示,市委和全总领导的讲话十分务实,并充满着对一线工人的感情。他说:“领导们的讲话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比如,李玉赋同志在讲话中鼓励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技能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综合技能人才,这些都让我们深受鼓舞,并增强了岗位成才的信心。”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副书记、常务理事、工会主席马京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在新形势下,作为工会干部要响应市委和全总的号召,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方位提升工作素质和能力。比如,在帮助职工维权的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合法维权,积极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领广大职工敬业爱岗,创新劳动,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王路曼 赵思远 边磊 陈曦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