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林里茁壮成长的树苗、劳动广场上刻满模范姓名的石墙、“把微笑带回家”活动上一张张照片、流传在坊间动人的“劳动故事”……无一不是在京华大地上,传递着“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的主旋律。有动亦有静、有朴素也有高尚,近年来,市总工会采用丰富多样的宣教形式,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传承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的核心价值理念响彻京城,营造出首都工会创新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主题活动层出不穷
花样宣传“劳动光荣”
以“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未来”为主线,每年的“两节” “五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市总工会都会策划出“暖在京城”“为最美劳动者点赞”“祖国颂”“北京大工匠”“职工之家暖心驿站”“娘家人”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同时开展“劳动光荣”新春音乐会、艺术作品展、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职工参与其中。
其中,“寻找千名最美建设者”“把微笑祝福带回家、为最美劳动者点赞”等公益活动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由北京市总工会主办的“把微笑带回家,为最美劳动者点赞”大型公益活动,在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工地举行。活动为2000余名劳动者免费拍摄了“微笑”肖像照,并在他们中评选出10名“首都最美劳动者”。同时,万余名劳动者获赠新春 “大福包”,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没错。王府井金街上的《技能梦·职工梦·中国梦》主题展览,连续五年与北京电视台策划推出新闻行动,以及“劳模墙”“劳动广场”建成和《北京市劳模大辞典》发布,都让全市职工眼前一亮。伴随着强烈的工会元素与工会声音,“劳动光荣”主题宣传渠道从室内走向室外,从传统媒介延伸至新媒体发布,与时俱进的宣传教育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社会风尚。
讲好劳动故事
培育“行走”的榜样力量
如果说,劳模林、劳模墙仅仅是将劳动精神固化在某件物品上,那么宣讲活动,则是培育了一股“行走”的榜样力量。
2015年,依托劳模评选表彰工作,在全市推出“千人万场”劳模宣讲活动,在全市1200多名劳模进行宣讲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由16名2015年评选出的劳模代表组成的劳模市级宣讲示范团,推出“劳模宣讲月”活动,宣讲团走入基层企业、走到职工身边宣讲30余场,近万名职工现场聆听了劳模事迹报告;16位劳模的事迹又编辑成报告文学集《坐标》,在全市职工中进行广泛宣传。2017年—2018年,“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对王月鹏、于葆墀等行业大工匠代表人物进行的全方位宣传报道中,也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争当工匠”“崇尚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不可否认的是,组建“劳模代表”宣讲团、“工匠精神”宣讲团,把宣传教育的大讲堂搬到工厂车间、校园课堂和社区组织,通过讲述劳模故事、工匠故事,展示劳模风采、传播工匠精神,市总工会已经让“劳动光荣”成为了时代强音,激发全市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引导和教育职工为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主题教育牵手文化服务
激发职工岗位建功成效显著
除了通过讲好劳模故事、北京大工匠故事、先进职工故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市总工会还坚持用“劳动光荣”理念贯穿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近年来,市总工会紧贴职工需求开展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活动的“私人订制”;同时融入时尚元素,策划开展主题漫画涂鸦、随手拍、微电影、微故事比赛,话剧、舞台剧展演等备受年轻职工群体喜爱的项目。在每年推出的30余项职工文化活动中,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劳动颂歌》“五一”电视晚会、五一假日文化活动、工间(前)操示范推广活动、北京职工艺术团、《最强阵容》电视节目、“五一”假日文化活动、“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太庙国学讲坛、职工健步走、足(篮)球系列活动等项目,已经成为在职工中备受赞誉的文化品牌。这也逐渐形成了依托文化活动实现价值引领的工作模式,实现了文化服务工作与职工宣传思想工作的深度融合。
五年来,坚持以“劳动光荣”为主题, 全市职工文化工作逐步健全完善机制、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培育文化品牌,创作精品力作,职工文化共建共享的平台初具规模,职工文化事业发展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让人更为欣慰的是,以弘扬“劳动光荣”价值理念的主题教育活动与文化服务的深入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释放了创造潜能,让全市职工积极投身首都经济社会建设当中来,成为“劳动光荣”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