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够街巷胡同的过往风华,品不尽柴米油盐的酸甜苦辣。在导演春雨心中,豆汁儿焦圈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改变风味,叫卖吆喝也从未因时代变迁而停止回想,“京味儿”——这口汇聚了百姓生活琐碎而美好记忆的独特味道,正在以崭新的姿态,以话剧的形式向京城观众还原旧时的珍贵风貌。4月19日至21日,由北京市总工会出品,劳动午报社与北京纯京味儿艺术剧院共同制作的话剧《翔云8号院》,在传统京味儿文化中注入了新元素——工匠精神。“匠心写故事,匠心演匠人”。作为本剧的编剧和导演,春雨说:“这部话剧,将是‘色、香、味’俱全。”
匠心塑匠人:
“工匠精神”贯穿始终
如何为工匠的生活故事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春雨将故事的背景锁定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众多首都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进行搬迁调整的浪潮上。在工厂工作生活的经历,让春雨对那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工人记忆犹新。在他看来,国家能走到今天,这些人立了汗马功劳。“那时候,他们的工资并不高,但经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而且在生产线上都是个顶个儿的能工巧匠。”春雨表示,“厂子可以搬,但匠心不能丢”,他要在这部新时代话剧中,注入那些老工匠曾经的特点与性格。“这部话剧台前幕后的核心人员,都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厂风貌,对这部剧有着切身体会和深刻理解的‘工匠精神’认同者,为整个剧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凝聚力。他们的作用,甚至精细到如何摆放台上的脸盆、将自行车等物件搬上台,可以让这部剧更加真实、厚重。”春雨说。
《翔云8号院》讲述了翔云机械厂搬迁并要整体改造为新型文化产业基地,厂工会主席周武与工匠们组织筹建“翔云工匠坊”,与支持工厂改造成以办公出租为功能的“翔云梦工厂”的一派进行“新旧”对话的故事。春雨表示,“工匠精神”是这部剧的一个重要元素,甚至多次在剧中以“浓墨重彩”的方式出现。当本身作为大工匠的厂工会主席周武,找到情绪低落、抱怨不断的两位工匠师兄弟时,喊出了“其实啊,大家看上的不仅仅是你手上那点技术,更需要传承的是你身上的那颗匠心!匠心!懂不懂!”的呼声。对此,春雨认为,“工匠精神”是工人深入工作生活后的一种华丽反馈,核心无外乎是“守破离”。他说:“当你从跟着师傅修业,‘守’就开始了,要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心得和技术等作为工匠必须具备的所有一切。‘破’是将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努力下功夫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通过一边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此时,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己擅加修改也是行不通的。而‘离’则是开创自己新境界的阶段,也就是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迈向崭新的道路。”
京匠手艺多:
故事是道“京味儿菜”
除了让“工匠精神”贯穿始终,在剧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的还有人物间丰富曲折的关系脉络、大工匠子女们的爱情故事,以及味道十足的老北京生活气息。春雨认为,技惊四座、冠绝群雄的绝活儿手艺是匠心,人情冷暖、五味杂陈的生活点滴一样是匠心,因为在他看来,“京味儿”与匠心之间,一直有着一种微妙的特定联系。
热衷描绘宣南文化、展现老北京南城风貌的春雨回忆,他小时候对龙须沟的木工,以及街头焗碗的师傅等手艺人有着特别的感情。“碗打破了,玩物碎了,舍不得扔,找焗碗师傅,不仅能让破碗恢复使用,手艺高的还能通过逢山开路、顺水推舟的精细活儿让原物成为珍品。”他表示,那时外地来的手工业者在南城集聚,在分门别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了众多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的人生路,并非坦荡顺利,而是如同他们当时居住的胡同一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也正是这些曲折生动的故事,让情节多变的生活与原则不变的匠心相互融合、交织,烩成了天南海北独一份儿的“京味儿菜”。
匠心永不老:
让匠心留在“梦工厂”
在岁月的浪潮与时代的变迁中捡拾老北京的“只檐片瓦”,拼凑出饱含风尘、烟火气的“图画”,春雨把自己比作是在老北京文化里徜徉了数十年的“造梦人”。去年5月,他编导的话剧《痴爷》,将五四运动时代的北京,赋予了一份“凄美的悲情”。相对于《痴爷》剧中风雨飘摇时代的命运如浮萍,战乱纷争下的小幸福梦幻如泡影,《翔云8号院》则是在另外一场“变迁”中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春雨表示,企业的搬迁调整,对国家和首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种大方向是正确的,而当前全国上下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蔚然成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自信,给了产业工人坚强的后盾,让工匠们理解并支持这种变革。
对于剧中“新旧”两派的争执,春雨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坦言,自己目睹了很多原来的工业大院转变成五花八门的文化园区,也切身感受到产业结构升级对传统产业工人造成的巨大冲击。然而,春雨认为,即便是干活儿可以不出错的机器人,一样也是人造的,手艺人和匠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匠人流失、手艺传承困难等问题,正在全力拯救这些即将消失的非遗文化,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对匠人匠心的关注程度,他们真正的价值,远比现在他们拥有的更多。”在春雨看来,在产业搬迁调整的过程中,如何在创造“梦工厂”的同时守住匠心,守住匠人,是全社会应该思考的话题,否则,没有工匠作为载体,“工匠精神”也就只能作为一种“精神”了。
“老北京就像一坛藏了足够年份的陈年老酒,那里有太多让我品味、让我沉醉的东西。”在《翔云8号院》的剧中,为把日子过好而努力的工匠、百姓,举手投足间透着生活气息,引人动情,令人感到生活的踏实与真切。“正是这点人间的烟火气,才让生活能够活色生香起来,”春雨说:“我们都在做着自己人生的工匠,所谓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且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