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姨妈是兄弟姊妹眼里任性的人。打小就格式(方言:不苟流俗),奔六了,还这样。
先说择业。姨妈高中毕业后,做了村里的代课教师,从一个月几块钱到一个月几十块钱,劳动力价值低得可怜。她有几个一起代课的同伴,要么南下打工,要么在家搞养殖、种植,一个个都很有钱。亲戚邻居劝她:“家有三担粮,不做孩子王。不当教师,凭你的脑子,出来随便做什么,都能做好。”她偏不,说就喜欢当教师。
十年,人家盖楼房,她家盖平房;二十年,人家孩子又出去打工,她家一儿一女都进了大学;三十年,人家叶落归根,不是病痛,就是子女不省心。她呢,拿着四五千一个月的工资,住在宽敞明亮的农民集中别墅区里,儿女飞出去开辟新天地,她和老伴颐养天年。亲戚邻居都说,幸亏当初她坚持住,没动摇。
再说爱情。农村的姑娘二十三四岁基本都嫁出去了,二十五岁不嫁,那个年代就是剩女。说媒的兴致被这个有点文化、做不了农活、拿不到几个钱的严家三丫头激怒了,不愿意给她多嘴,一时间外婆家门可罗雀。姨妈就从二十五岁又熬到二十八岁,真正的老姑娘了。就在这一年,姨妈宣布自己要结婚,嫁给村里做裁缝的宋师傅。外婆一听这个消息,顿时气晕了过去。宋师傅,外乡人,租个公房给村里人做衣服。最不能接受的是他是个残疾人,外婆觉得三丫头全胳膊全腿的,虽说格式,但不至于嫁个残疾人吧?姨娘说嫁就嫁,家里不同意,自己收拾两件衣服搬过去,生米成熟饭,九头牛拉不回。姨娘和姨夫在外婆庄上生活得有滋有味,她所有的衣服都由姨夫帮她做,一直引领乡村潮流。可外婆和她形同陌路,还禁止家里所有人跟姨娘来往。这结到姨娘生了小孩,外婆才同她和解。
还得说心胸。姨娘的两个子女很争气,孝敬妈妈,也从不嫌弃残疾的爸爸。这几年,不仅不要姨娘姨夫花钱,还给父母零花钱。姨娘都攒着,积累了两三万,拿到自己工作一辈子的学校,跟校长说设个奖学金,专门奖励学习好、孝顺父母的好学生。校长建议用姨娘的名字,或者姨娘子女的名字,发放那天还要请媒体来报道一下,在报纸、电视上露露脸,顺带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校长的建议被姨娘她老人家否了,还将校长臭了一顿,说咱都是教书育人的人,别玩社会上那套虚张声势。那样搞,这钱就不给了。姨娘还说设这奖就是鼓励像她的儿女一样的孩子,不需要记得谁的名,只要记得努力的方向就行。校长脸红,尴尬不已。她不管,继续承诺:“我的工资够我们老两口生活,孩子们以后孝敬我的钱,我会继续投到这里做奖学金。”
任性的姨妈一直牢牢把控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苟俗,不趋势,执意活出自己的精彩。
□王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