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草帽书记”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
险些消失的老村上演“重生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险些消失的老村上演“重生记”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禅房村
 

初春的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禅房村,清风白云,苍翠环绕,一排排连栋仿古小楼错落有致,犹如一幅山水画卷,点缀着这座京郊乡村。

“您看,那里就是我们村民的新房子!”禅房村支部书记李红金介绍,这是禅房村的险村搬迁改造项目,老百姓都住上了高质量的二层小楼,用上了清洁能源,再也不会因为冬天生火弄得爆土狼烟了,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而在四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禅房村位于妙峰山镇西北部,海拔750米,村域面积 4.85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04户173人。李红金坦言,村中房屋多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村子的交通不便,老百姓出行困难。青壮年和小孩常年在外工作学习,村子里常住人口不到50人,且大多是留守老人。照这样下去,再过几十年老人一没,村子也就自然消失了。从历史照片中,记者看到,一片低矮破败的石头房散落村域,有的墙壁上石灰脱落、露出石块,有的门窗损毁、屋顶荒草丛生。

“我们的房屋都是上世纪50年代盖的,汛期漏雨不说,遇着个恶劣天气,老担心倒塌。”村民韩立金说。2014年,禅房村被列为本市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启动重建。

说干就干!项目确立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党支部书记李红金和老支书、第一书记,结合禅房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整体搬迁的改造方向,即全推重建、整体布局。“这样既解决了百姓安居问题,又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能腾出10亩建设用地,用于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李红金介绍,他们制定的改造方案在村民代表会中以98%的赞同率一次性通过。改造建设面积11000平方米,共建设房屋82套,全部建成二层连栋仿古小楼,每户均带一个30-40平方米的小院。为了便于沟通,他们还建立了一个险村搬迁改造微信群,与全村百姓群策群力,及时沟通、及时化解拆迁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0月,通过两年半的努力,禅房村的险村搬迁改造项目顺利竣工,村庄焕然一新,村民都住上现代化的二层小楼。

当记者走进韩立金家,迎面是一栋灰色小楼,上下两层,四室两厅两卫一厨,约164平方米。“村里老房子全部拆除,原地陆续建起了82套新房,地源热泵取暖、每户带一个小院儿、屋内配有水冲式厕所……全然一派现代小别墅的样貌。”村民韩立金高兴地对记者说,“村里给装修好了,直接拎包入住。”

暖心工程得民心。由于党员和村民对李红金的认可,在2015年支部班子换届选举过程中,李红金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春节前,村里的几名百姓将一幅写有“工作尽心尽责无私奉献,为百姓建新房安居乐业”的锦旗送给了村委会。

“此次搬迁改造项目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村民‘安居’,更是要让我们的村民‘乐业’富起来。”李红金向记者介绍,2017年以来,在门头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庄环境质量。现在,配套的文化中心、村医务室项目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和公路改造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一步,禅房村将继续挖掘“禅”文化,开发禅修谷旅游景区,结合村情培育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依托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精品旅游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百姓致富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继续带着村民一起致富,把禅房村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李红金自豪地说。

□本报记者 闫长禄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