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草帽书记”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
险些消失的老村上演“重生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帽书记”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

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中榆树店村
 

起伏的山峦中,蕴藏着秀丽的千亩天然林场;澄澈的小溪旁,陪伴着一条800米长的景观步道;花团锦簇的路旁,林立着一栋栋独具满族风格的民居……这里就是京郊“北极”的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中榆树店村。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的中榆树店村党支部书记彭兴利说:“正是借助新农村建设工程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我们村在奋斗了30年后,才取得了如此大的硕果。”

地处大山深处的中榆树店村,曾经连条像样的通往山外的公路都没有,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有时连温饱都成问题。1989年,刚刚当选村支书的彭兴利决定从产业转型入手,发展玉米制种。这样一干就是小10年,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玉米制种专业村,村民家家都有了积蓄。随后,彭兴利又带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并实现了规模化养殖。仅仅6年,中榆树店村的村民富了,集体也摘掉了穷帽子,并有了100多万元的积累。

2010年,被认定为“险村”的中榆树店村迎来了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契机。“我们整个村庄要全部拆除并重建新房。这可是件大好事,可是难度也相当大。”彭兴利回忆道,那时,村民对拆房心存疑虑。为此,他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家刚刚盖了两年的大瓦房。村民们一看,书记都带头拆房,心里就有了底。于是,仅仅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全村就完成了120户标准化农村新居建设工程,共建房800余间,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之后,该村又投资15万元,硬化了村中三条主街道和一条围绕全村的环线,并建起了6个休闲小花园、1个医疗卫生室、1个益民书屋和1个老年活动中心,村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中榆树店村有一个优势——它位于“白桦生态谷”旅游环线上,每逢旅游旺季川流不息的旅游车穿村而过。“如果能把去景区旅游的游客留下1/3,我们村就能挣钱!”彭兴利说,时代在发展,村里的年轻人也开始走出大山闯世界。“可走不出去的人怎么办?”为了让走不出去的村民不再那么辛苦,不离家就能把钱挣了,他带领这些村民围绕满族特色文化、满族特色餐饮搞起了民俗旅游。“2012年,我们借助乡政府风情节活动推出了中榆树店民俗村。当时,有34户村民开办了农家院。如今已有62户。”

为使旅游产业长远发展,中榆树店村成立了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并统一制定民俗接待户服务标准与规范,为每家民俗旅游接待户做了标识牌、设置了旅游接待户分布图,让村里的旅游接待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留住游客,让更多农民的钱包也鼓起来,村里还开办了烹饪、剪纸、礼仪、客房服务、环境设计等多方面的培训;沿河修建了一条800米长水边步道,步道旁修建有水车、木栈道、观景平台等,游客可选择休闲垂钓,或是在水边嬉戏;修建了一条3000米长的登山“健身路”,供游客健身、观水、呼吸新鲜空气;设计了具有浓厚满族风情的街道牌楼、文化墙,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了村标和民俗户分布图。“去年,我们村年收入达到了500万元。民俗户中,最高每年可收入30万元。”

今年,中榆树店村的部分民俗户又有了新规划。“我和村里六七户民俗户打算借助怀柔区旅游委的政策,依靠政府支持,升级自己的农家院,搞精品民宿。”彭兴利介绍,此前,他已带队考察了渤海镇的民宿建设情况,并详细了解了区旅游委推出的新政策。“目前,我们正在和区旅游委提供的专家资源接洽,进行前期设计,每户投资不少,预计需要50万元。”

“未来,中榆树店村一定会成为非常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彭兴利自信地说。

□本报记者 崔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