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山村,曾经是泥石流易发区,穷的时候,村里的汉子娶不上本地媳妇,如今,家家住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水岸别墅”。经过三年时间五期的建设,一个全新的铁炉村呈现在世人面前。眼下,全村人齐心把铁炉打造成高端休闲娱乐的新社区,已经铆足了劲儿。
这不,开春了暖和了,村民宋小清正准备在门前小院儿种上喜爱的花草,迎接一年当中小院儿最美的季节。走进宋小清的家,早已“春暖花开”,各种绿植、花草装饰着温馨的家。一幅幅剪纸画是她家最亮眼的装饰,原来宋小清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媳妇”。打小儿爱好剪纸的她不但自己的作品获了不少奖,如今还带领村里的媳妇们学习剪纸,践行传统文化。“过去我们这些媳妇可没这闲工夫,家家都忙着农活儿挣钱糊口呢。”从赤城嫁过来的宋小清说,地理位置偏僻的铁炉当年可是个穷村,村里好多都是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城里人来了都羡慕得不得了。
眼下,气温比城区低的延庆区还在供暖期间,站在宋小清家的地板上,一股股暖流从脚底窜到小腿肚……记者了解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环保新能源方面走在了潮流之先,铁炉村是北京市首例实现地源热泵集体供暖的村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韩河介绍,目前,铁炉村建有两个热泵机房,分为北区和南区。每个区的热泵机房负责供应110余户村民家庭的供暖任务。两台压缩机及进水出水的管道,控制面板上显示着循环出水温度33.7℃。“自从村里用上清洁新能源,村民家里干净暖和了,村里的环境也好了,对大气的污染也少了很多。一个采暖季下来,户均烧煤3至5吨。据测算,可减少碳排放1000余吨。”韩河介绍。
整治河道、清理小流域、修建300米护村坝、铺设全村路面、修建停车场上百处,村内外绿化美化……新村建成后,村里大小工程不断。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挣到钱,村两委班子决定村里的工程不外包,都给村民干。几年下来,村民当初建房花的钱又都挣了回来。
房子盖好了,村庄的功能完善了,带着村民搞产业是大事儿。韩河副书记介绍,铁炉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深厚。据考证,村内有辽代冶铁遗址及大量炼铁炉渣,铁炉村因此而得名。“我们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昌延联合县政府后七村之一,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平北地区最早的军地两用干部培训场所,当时叫干训所,还有修械所,遗址尚存,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村两委班子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了新村规划的方向,连续三年组织村里有意愿开民俗旅游的村民去外地学习经验,为发展民俗旅游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产业,积极修建景观水面,开展水上活动项目;在大秦铁路沿线建设铁路文化体验项目;借助双秀峰景区、炮楼遗址以及辽代冶铁遗址等资源发展风景旅游区域……一个高端休闲娱乐的新社区正在加快成长。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