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西沱古镇,一脚踏三县,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处长江南岸回水沱(方言,停泊船只的水湾)而得名。古镇已有1900多年历史,因盐业起家,曾为著名商埠,早在清乾隆时期就是“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现存大量明清古建筑和土家古民居,龙形“云梯街”1124步逶迤上升,垂直悬在长江边上,蔚为壮观,2003年被列为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更显敝旧,但徜徉其间,别有一番古典情怀令人回味。
历史悠久的“云梯街”
古镇人家多住吊脚楼,却不同于湘西,用木柱支撑,建于水上的那种。而是结合了四川民居特色的穿斗式,山墙格外宽阔,用长木条隔出若干方格,方格内一律涂了白石灰,长木条则涂成暗紫,粗犷中含有精致,简洁之际又有几分匠心。悬山式人字形大屋顶如大鹏展翅一般舒适地张开,上面覆了层层叠叠的青黛鱼鳞瓦,瓦楞瓦槽凹凸起伏,如江上波峰浪谷奔涌不息。因房屋皆建在山坡上,错落有致,顺坡拖檐,一点不觉零乱,相反却整洁又干净,非常和谐又极具美感。
在高低起伏的吊脚楼之间,穿行了一条“云梯街”,垂直于江边,由码头迤逦往上,一直延伸到独门嘴山巅,长500米,高差160米,113个台阶,隔一段就有一个大平台,总共是1124步青石梯,曲曲弯弯,很像泰山十八盘。从街顶向下俯瞰,犹如置身烟霭萦绕的云端,遇上雨雾天气,站立江边抬头仰望,长街蜿蜒曲折,若隐若现,宛若云梯,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古街始建于秦汉时期,两边的各式店铺、客栈、饭馆还有已成遗址的禹王宫、桂花园、八角庙等等,多建于明清时代,千脚泉则早在宋代就有,正因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及曾经的商业兴盛,云梯街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街”。
艰辛的背盐脚夫
曾经,云梯街上日夜行走着一些背负沉重盐包的脚夫,那是古镇永不泯灭的记忆了。他们身着蓝布大褂,打着绑腿,肩扛生活的重担,一步一个脚印,发出低沉的号子,一任汗水打湿了脚下的石板街。实在口渴了,便到千脚泉旁舀一瓢甜井水,一气儿灌下,再掏出干粮填肚子,稍事休息。他们须将上百斤的忠县川盐或丝绸、蜀绣等天府特产,沿着云梯街,一级一级往上,背至山巅,又沿三尺宽的盐运古道,背往湖北恩施、利川、来凤一带,全程300多公里,是宋代著名的陆运交通线。回程则捎上湖北的桐油、漆器等楚地商品,销往川蜀各地。那时的西沱就是长江上游一个重要的深水良港,是“川盐销楚”的陆路启运点与货物集散地,热闹非凡。为了抢夺盐运生意,招徕往来商旅,越来越多的客栈老板和盐商,便在江边建房开店,随山势向上,鳞次栉比,最终成就了“云梯街”这一独特的长江奇观。
想那些背了180多斤重的脚夫真够辛苦的,躬腰驼背,风餐露宿,一走就是个把月,伴了低沉的号子一步步爬上一级级石阶,又一步步远去。晓雾迷蒙中他们在走,烈日炎炎中在走,凄厉北风中还在走。一双草鞋磨烂了,再换一双,日久天长,愣是将原本粗砺的石头踩出坑来,磨出了光泽,换得了古镇的繁华。也会有好心人为他们端上一壶清茶,劝他们歇一歇。他们当中或许也有多情的种子,一回古镇就会到某个檐下,私会朝思暮想的女子,调笑几句,然后留下女子彻夜难眠,心儿已随之远走,直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跟着脚夫跑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便捷,盐业交易渐渐式微后,脚夫这一职业早已成为历史符号隐进历史的洪流。也许在某个周末或节假日,镇上居民还会装扮起来,在云梯街上娓娓讲述一回脚夫的故事。
老街的闲适生活
如今的古镇安静,闲适,有种大隐于市的感觉,既听不到苍凉的背盐号子,也少了从前的市声鼎沸,游客亦不算多。来的人更看重的是古镇的内敛气质与朴拙古旧,以及古街人家真实的市井生活,还有就是青石板、吊脚楼以及那些故居门楣间流淌出来的沧桑往事与古雅情怀。
如更多偏远的村镇一样,年轻人抵不住外界的诱惑,外出打工挣钱或工作经商去了,留下的多是老年人和上学的孩子,大人们守着铺面做些小生意,孩子放学了便在家门前写作业,结伴玩耍,老人们就在一边喝茶,聊天,看人来人往。一条狗歇在石阶上,半天也不吠一声。各家门前都有些小生意,也就是邻里之间买来卖去。
孩子们倒是开心,只要有气力,可以从下到上,也可以从上到下,一级级石阶都走到,到谁家都可以,还可以带些小食回来,古镇人的淳朴可见一斑。只是光阴流转日月如梭,石缝内生了苔痕,屋顶上有了瓦菘,一只花猫还在瓦上凝望,尾巴一扫,“喵”一声又跑了。
暮色苍茫,街灯亮起,就在门前小竹椅上,摆几个小菜,饮上几杯,古镇的生活虽是平淡倒也知足。怡然自得时,就会止不住摇头晃脑吟上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可不是,目光尽头,就是日夜不息的长江啊,夜间犹闻江水滔滔,淘洗了岁月,又磨蚀了人生,千年的繁华也成历史的过往。
就要离开西沱了,霞光中的云梯街微醺如一幅古画。多么希望,有缘再见时,它还是一片安好的样子。
□朱秀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