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闲暇之余,北京公交集团有轨电车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的梁润滢总喜欢手握相机,通过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和摄影结缘还是在高中的时候。”2010年,还是高中生的梁润滢和同学到西安旅游。背着相机的她,想要记录城市中的建筑。“记得我每到一处,就会不断地按动快门。”
旅游结束,本想静静地欣赏自己拍摄照片的她心情却变得很失望。“照片真是没少拍,但是能拿得出手的却少得可怜。”梁润滢回忆,不如人意的构图、景深还有亮度,让照片的质量变得很差。这次经历后,她决定下功夫琢磨琢磨摄影这门艺术。
课后一有时间,梁润滢就会拿起相机说明书,学习每一个功能键所带来的不同拍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基本掌握了相机上的各种功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摄影技术有了一些提升。转眼间,她走入大学的校门,对摄影的迷恋也越发深入。
梁润滢考入的这所大学设有一个摄影工作室,通过招募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可以用镜头记录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后,梁润滢也兴奋地报了名。但是进入工作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通过两轮选拔。”梁润滢介绍,“当时一共有100多名同学报名,最后进入工作室的只有20人。”
通过递交作品和面试,梁润滢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摄影工作室。在老师的建议下,她也将高中时使用的相机做了“升级”。“大三这年,我购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在梁润滢的理念中,摄影不仅仅注重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记录生活,这才是我眼中摄影的本真。”
践行这个理念,高中时的梁润滢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用三百多张照片记录着校园的各种生活。2018年8月,她走入有轨电车,开始职业生涯。“用镜头记录生活”的理念,她仍在坚守。“来到工作岗位,我的镜头就不仅记录自己的业余生活啦,还记录着单位、同事的点滴。”
拍摄会议是梁润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在研究生期间,她也承担过不少学术会议的拍摄工作。但是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桌子的摆放就很不同。学术会议一般是圆桌。但是在单位组织的工作会议,很多都是一排排的椅子。”梁润滢说,“记得刚开始,我拍摄会议并不是很顺利。我就一点一点摸索,这个过程你会发现在PPT的映衬下,主席台的参会人面部会变的很暗,这就需要提前做功课找角度,进行测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注意事项。”在不断的总结中,梁润滢逐渐掌握了拍摄会议的注意事项。
2018年,在北京市交通系统组织的摄影比赛中,一组照片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肯定。三张照片从车身外观、车厢内部和驾驶员三个维度,展示了现代有轨电车的样貌。值得一提的是,照片还通过老照片元素的融入,反映了有轨电车的历史变迁。这个巧妙的设计,最终让作品突出重围,斩获比赛一等奖。这幅获奖作品《有轨电车大变身》的作者正是梁润滢。
工作会议、职工活动、线上风景……如今,梁润滢已经来到有轨电车工作半年多,她也通过两千余张照片记录这里的各处“风景”。“照片更多是要传达内容。”梁润滢说,“我想通过镜头记录我的生活,每年年假走访不同的国家,拍摄当地的风土人情,摸索自己的拍摄风格。我更想通过镜头记录工作中的点滴,我想为有轨电车记录更多美好的瞬间。”
□本报记者 盛丽